當前位置:首頁 » 崗位級別 » 記協國內綜合處副處長

記協國內綜合處副處長

發布時間: 2021-02-25 04:09:55

1. 王夢雲的簡介

歷任南京軍抄區炮兵第3團排長、連副指導員,政治部宣傳處幹事,政治部秘書處政工研究科秘書、副營職秘書,政治部辦公室政研處副處長、主任,政治部政研室主任。1989年11月任總政治部辦公廳政治工作研究室副師職研究員、副主任(正師職)、主任。1997年12月任總政治部副秘書長。2003年1月任解放軍報社總編輯。2005年1月任解放軍報社社長。2006年10月-2009年12月任解放軍報社社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中國記協)副主席,2009年12月-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中國記協)副主席。第11屆全國人大代表。2000年7月晉升為少將軍銜。

2. 中國新聞界的最高獎項是什麼

中國新聞界四個最高獎項 「中國新聞獎」、「韜奮新聞獎」、「范長江新聞獎」、「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這是由中國記協主辦的獎勵新聞作品、新聞工作者的獎項。已經成為國內新聞界評選的四個最高獎項。
「中國新聞獎」是經中央宣傳部批準的全國性年度優秀新聞作品最高獎,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自1991年至今已評選16屆.今年舉辦的第十七屆中國新聞獎評選定於七月下旬舉行,共設26個評選項目,其中報紙、通訊社作品設消息、言論、通訊、系列報道(連續報道)、新聞攝影、報紙版面、新聞漫畫、報紙副刊作品8項,廣播、電視作品設消息、評論、新聞專題、系列報道(連續報道)、新聞訪談節目、新聞現場直播、新聞節目編排各7項,網路作品設評論、專題2項,綜合評選的項目有新聞欄目和新聞論文2項.中國新聞獎評委會由新聞主管部門、新聞單位領導、新聞院校、新聞研究機構專家等70人組成。評委實行輪換制和迴避制。
「韜奮新聞獎」創辦於1993年,是中國記協和中國韜奮基金會聯合舉辦的獎勵我國新聞編輯及通聯、校對、資料等新聞工作者優秀成果的最高榮譽獎,也是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常設的全國性新聞獎。每兩年評選一次。凡在正式批準的新聞媒體從事新聞編輯、通聯、校對、資料等連續工作10年以上的現職專業新聞工作者,均可參加評選(不含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機關報社長、總編輯,廣播電台、電視台台長,中央新聞單位和部委專業報的社長、總編輯和台長)。前三屆每屆評出獲獎者10名,獲提名獎者30名。從第四屆評選開始,不再設立提名獎。
「范長江新聞獎」是以中國傑出的新聞工作者范長江的名字設立的新聞獎。1935年,我國處於民族危亡的年代,26歲的范長江以天津大公報特約通訊員的身份,到貧窮落後的大西北采訪,他看到了當地人民的苦難,也看到了中國的希望。他以極大的愛國主義熱情,連續發表了反映當地人民備受煎熬壓迫、各界抗日激情高漲以及工農紅軍堅持戰斗的通訊,引起國人的關注。范長江也因此一舉成名。後來他又為我國的新聞事業奮斗幾十年,一直到1970年逝世。他曾經擔任新華通訊社總編輯、人民日報社社長,他還是中國記協的前身--1937年成立的「中國青年記者協會」的發起人和領導人之一,范長江是中國新聞界著名的傑出的代表,用他的名字設立我國中青年優秀新聞工作者的最高獎,能更好的鼓勵廣大新聞工作者開拓新聞事業的未來。此獎是中國記協和范長江新聞基金會聯合設立的優秀中青年記者(包括新聞節目主持人、新聞播音員)的最高榮譽獎。於1991年開始評選,現在每兩年評選一次。 「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是中國記協於1994年主辦的常設全國性新聞獎。評選獎勵全國優秀記者、編輯、新聞評論員、通聯、校對以及新聞節目的製片人、主持人和新聞播音員。現在每兩年評選一次,旨在
表彰新聞界中優秀分子的先進事跡,弘揚他們的奉獻精神,促進新聞界多 .

3. 李新民的人物履歷

歷任德惠縣達家溝鄉知青(戶長、隊長),德惠縣軋鋼廠工人,吉林內省計委科員,吉林省計經委科容員、副處長、處長,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正處級政務秘書,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綜合一處處長,廳助理巡視員兼政務公開辦公室主任,吉林省人民政府政務公開協調辦公室副主任,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黨組成員(協助主任分管綜合一處、綜合二處、綜合三處、調查研究室)等職務。
2008年任吉林日報社總編輯、黨組成員。
2015年1月當選為吉林省記協第八屆理事會主席。

4. 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成立,新媒體日子會過得怎樣

在國內一家省級網路媒體工作,單位性質屬於事業單位,6員工大多是聘用制,員工200餘人內,這是背景。

在容2015年以前,單位除了工資外,有等同於個月工資的年終獎,工資按時發放。

從2016年開始,年終獎減至1100元,工資按80%發放。從網站成立開始,從來沒有工資條,現在每個月扣1000元左右,員工也不知道是什麼錢。

2018年初,網站中層大規模流失,員工大規模辭職。

新媒體寒冬已經來臨,記協這個組織可能就是記者節的時候聽說下,日常不曾接觸。

5. 王曦的工作情況

2007年1月 團中央中華兒女報刊社綜合處人員。
2010年6月 中國社內會經濟容調查研究中心區域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2012年4月 環保部記協環文委副秘書長、常務副秘書長 。
2013年9月 環保部記協輿情中心監事、現代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原中經城市發展研究中心)。

6. 李厚朴的工作履歷

1979年畢業於遼寧大學經濟系,分配到省委宣傳部理論處工作,曾任遼寧省委宣傳部專理論教育處主任幹事屬。1980年到遼寧日報社任理論部編輯,1981年到省委黨校學習,1983年回省委宣傳部歷任理論處副處長、辦公室主任,1996年任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任(副廳級),1998年7月任省廣播電視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2000年1月任遼寧省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2001年10月當選中國記協第六屆理事會副主席。2006年10月,在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中國記協)第七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上,再次當選中國記協副主席。
2011.10當選為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八屆理事會(中國記協)副主席。

7. 中國當代著名記者都有那些

柴靜、王小丫、張泉靈、芮成鋼、白岩松等。

1、柴靜

1992年,長沙鐵道學院(現中南大學)讀書,1995年電台主持《夜色溫柔》節目,1998年到中國傳媒大學學習電視編輯,並在湖南廣播電視台主持《新青年》節目。2001年11月起擔任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主持人。

2、王小丫

王小丫,1968年1月22日出生於四川省昭覺縣,中國內地女主持人,畢業於四川大學經濟系。1997年,主持中央電視台農業節目《金土地》。1998年,憑借主持的《經濟半小時》獲得全國經濟節目優秀主持人第一名。

3、張泉靈

張泉靈,女,漢族,1973年6月8日生於上海長寧區,祖籍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199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德語語言文學系,央視主持人。1997年,張泉靈考入央視國際部,並任《中國報道》記者、編導、主持人。

4、芮成鋼

芮成鋼,男,安徽合肥人,1977年9月24日生,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全球資訊榜》節目主持人。曾任中央電視台英語國際頻道《財經中國》欄目主播,主持過《中國投資指南》等。

5、白岩松

白岩松,央視主持人,1968年8月20日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中國內地節目主持人、記者,1989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主持《新聞周刊》、《感動中國》、《新聞1+1》等節目,以其「輕松、快樂、富有趣味」的形式主持。

8. 中國記協是什麼單位

要理解中國記協是什麼單位,需要研讀以下幾個介紹:
1、關於社會團體(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1/28/content_285782.htm):社會團體是當代中國政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目前的社會團體都帶有準官方性質。《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規定,成立社會團體必須提交業務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業務主管部門是指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其授權的組織。社會團體實際上附屬在業務主管部門之下。
中國有全國性社會團體近2000個。其中使用行政編制或事業編制,由國家財政拔款的社會團體約200個。在這近200個團體中,全總、共青團、全國婦聯的政治地位特殊,社會影響廣泛。還有16個社會團體的政治地位雖然不及上述三個社會團體,但也比較特殊。它們分別是:中國文聯、中國科協、全國僑聯、中國作協、中國法學會、對外友協、貿促會、中國殘聯、宋慶齡基金會、中國記協、全國台聯、黃埔軍校同學會、外交學會、中國紅十字總會、中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歐美同學會。以上19個社會團體的主要任務、機構編制和領導職數由中央機構編制管理部門直接確定,它們雖然是非政府性的組織,但在很大程度上行使著部分政府職能。

2、關於中國記協自己的介紹(http://www.xinhuanet.com/zgjx/staticcontent/jxjj.html):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簡稱中國記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新聞界的全國性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同新聞界密切聯系的橋梁和紐帶。
中國記協前身是在周恩來同志倡導和支持下,於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成立的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1949年7月在北平(現稱北京)組建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籌備會,作為全國性的新聞工作者組織,同工人、青年、婦女等15個全國性人民團體及民主黨派共同發起組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57年3月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在北京正式成立。
中國記協的宗旨是:團結全國各族新聞工作者,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堅持新聞工作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加強新聞隊伍建設,維護新聞工作者的合法權益,推動新聞工作改進創新,開展同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和國際間的新聞交流與合作,為繁榮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為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中國記協作為在全國以及世界新聞界享有聲望的全國性人民團體,共有全國性新聞媒體,地方記協,專業記協,主要新聞教育、研究機構等團體會員214個 。隨著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中國記協在國內服務和國際交流中日益活躍,廣泛團結了全國70餘萬新聞從業人員,並同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新聞界開展友好往來,積極為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作貢獻。
中國記協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國理事會,每屆任期五年。理事由各團體會員單位推舉產生,其中包括新聞單位領導人、新聞界知名人士及優秀的記者、編輯、節目主持人等。常務理事會在全國理事會閉會期間負責執行全國理事會決議。常務理事會選舉中國記協主席、副主席,任命書記處書記。書記處主持處理中國記協日常工作。中國記協第七屆理事會名譽主席邵華澤;主席田聰明;黨組書記翟惠生;副主席翟惠生、張研農、胡占凡、何平、胡孝漢、王夢雲、梅寧華、尹明華、李厚朴、楊興鋒、任賢良、張崇銀;書記處書記翟惠生(兼)、高善罡、祝壽臣、李存厚、顧勇華。
中國記協機關內設職能部門為:辦公室(含機關黨委)、國內工作部、國際聯絡部、台港澳工作部、網路中心。
中國記協直屬事業單位為:中國記協新聞培訓中心、中國記協機關服務中心。
新聞戰線"三項學習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中國記協。

9. 感動中國2005人物簡介

1、在麥莎台風中,為救落水者三次跳入巨浪的打工青年魏青剛
事跡介紹:
河南農民工魏青剛,在青島遭遇的麥莎台風中,三次跳入水中救人。
2005年8月8日,青島嶗山區,成百上千的人們在岸邊觀看「麥莎」台風帶來的海潮。一個巨浪把岸邊的一個女青年捲入海中。正在岸邊的魏青剛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即沖出人群,縱身跳下兩米多高的防浪牆向落水女青年游過去,在離岸大約20多米處抓住了落水女青年,但又被一排巨浪打散。
魏青剛爬上岸以後,青島市民警也已攜帶救生器具趕到。魏青剛對民警說:「我下去過一次,熟悉情況,讓我再下去吧!」他穿上救生衣、套上救生圈,再次跳入洶涌的波濤中,但是沒能成功,頭暈目眩的魏青剛不得不又返回岸上。
稍稍緩過神,魏青剛再次跳進大海。他頂著巨浪,一點點地靠近……他緊緊地抓住落水女青年的手,岸上的民警急速拉著救生圈上的繩索,將他們拖向岸邊。
經過連續三次、長達40分鍾的生死較量,落水女青年終於被魏青剛營救上岸。
人們詢問他姓名的時候,魏青剛都沒有回答。他穿著被海水泡透的衣服、拖著極度疲憊的身軀,緩步走回了位於半山腰的工棚里。晚上,他沒有對任何人講起過自己救人的經歷。
當地電視台當晚播發了由一位錢先生提供的DV影像,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媒體和社會各界的關注。但是,人們都不知道英雄是誰。直到事發三天後,協助營救的派出所民警通過查驗身份證明,終於確認了英雄魏青剛的身份。
解說詞:
——在家鄉他就像泥土一樣的朴實,在城裡他淹沒在喧鬧的人群中,他和千千萬萬離鄉離土的農民兄弟一樣,奔波、忙碌、拉家帶口過著平常的日子,可能他和我們擦肩而過的時候,我們都不一定能注意到他,然而就在那一瞬間,他讓所有的人眼前一亮。
頒獎詞: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為了一個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進三出,危險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選擇,因為這瞬間動作源自內心品質。從人群中一躍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俠之大者。
2、身患重病,仍然堅持助學的歌手叢飛
事跡介紹:
叢飛,深圳市義工聯藝術團團長,歌唱家郭頌關門弟子,36歲。
叢飛是個會唱歌的人。1997年,叢飛加入深圳義工聯。一次義演改變了他的人生,從此他熱心公益事業,為社會公益演出300多場,義工服務時間6000多小時,無私捐助失學兒童和殘疾人達146人,認養孤兒32人,捐助金額超過300萬元,被授予「中國百名優秀青年志願者」。
2005年1月,叢飛抱病參加了為東南亞海嘯災區的6場賑災義演。那時,叢飛已經患上了胃癌,連食物都已經難以下咽了。然而,他還是以頑強的毅力堅持演出,還將用於治病的1.5萬元錢捐了出去。
叢飛的家儉朴得令人難以置信,經濟狀況時常捉襟見肘。2003年,為了在開學前籌齊助學款,他從親朋好友處先後借了10萬元。2004年7月,當叢飛如約來到貴州給孩子們送學費時,已經背上了17萬元的債務。
2005年5月17日,叢飛的病情迅速加重,而他卻把大家捐給他治病的錢留下3個療程的化療費用後,拿出2萬元錢捎往貴州織金縣貧困山區。他這樣說:「如果命運再給我5年的時間,我會兌現向孩子們許下的諾言,會用更多的愛回報社會。」
解說詞:
——有這樣一個歌手,有這樣一個志願者,當他自己還沒有當父親的時候,他就用父親那樣的眼神看著那麼多的孩子,孩子的眼神讓他心動讓他行動,他的名字很讓人產生這樣的聯想,他叫「叢飛」,「叢」讓我們看到了兩個人站在大地上需要互相支撐,互相溫暖。
頒獎詞:
從看到失學兒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顧之前,他把所有時間都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沒有絲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貸,他曾經用舞台構築課堂,用歌聲點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許不如往昔嘹亮,卻贏得了最飽含敬意的喝彩。
3、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學成回國,奪得連續空缺六年科技大獎的學者黃伯雲
事跡介紹:
男,漢族,1945年11月出生,湖南省南縣人,中共黨員。
黃伯雲教授1969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特種冶金系,1980至1986年在美國愛阿華州立大學獲碩士、博士學位,隨後進入美國田納西大學和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88年回國。1997年7月出任中南工業大學校長,2001年12月任中南大學校長。1999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黃伯雲教授長期從事粉末冶金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在航空制動材料、高溫金屬間化合物和特種功能材料研究與應用方面開展了許多創造性的工作,為飛機剎車材料的國產化、國家飛機剎車材料重點工程和創立國內一流、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粉末冶金高技術輻射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作出了突出貢獻。獲國家級獎4項,省部級二等以上獎9項,80餘篇論文被SCI和EI收錄,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黃伯雲教授現任的主要學術職務有:國家863高技術新材料領域專家委員會主任、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粉末冶金國家工程中心主任、《中國有色金屬學報》和《中南大學學報》主編等。
3月28日上午,庄嚴的人民大會堂。在2004年度國家三大科技獎頒獎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黃伯雲從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手中接過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的紅燦燦證書,結束了該獎項連續6年空缺的歷史。
黃伯雲院士和遠在長沙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制備技術」課題組60多名成員心潮澎湃,激動萬分。20年的努力,7000多個日日夜夜的拼搏,終於鑄就了今日的輝煌。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制備技術研究成功,使我國成為繼英、法、美之後第四個擁有生產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國家,標志著我國在上述領域跨進世界前沿。
解說詞:
——位大學生的演講中有這樣一句話:今天我們努力的學英語,是為了將來全世界都努力的學漢語。我們要認識的這位獲獎者,他也許沒有聽到這個語言,但是他用他的行動來詮釋了這個演講詞的內涵,1988年他作為改革開放之後第一個在美國讀完碩士、讀完博士之後歸國的留學生,十年後就在他所研究的領域里走在了世界的前沿,而今走得更遠。
頒獎詞:
這個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著溫潤如玉的性格,淵博寬厚,抱定赤子之心;靜能寒窗苦守,動能點石成金。他是個值得尊敬的長者,艱難困苦,玉汝以成,三萬里回國路,二十年礪劍心,大哉黃伯雲!
4、堅守在貴州深山,為村民健康付出青春的赤腳醫生李春燕
事跡介紹:
李春燕,27歲,是貴州從江縣大塘村鄉村醫生。三年前李春燕衛校畢業後嫁給了大塘村一個苗族青年成為一名鄉村衛生員並且在自己家裡開設了一間衛生室。
大塘村是一個苗族村寨,只有她一個鄉村衛生員,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極其貧窮。人們向來缺醫少葯,過去,村裡沒有醫生,得病了,除了苦熬,就是請鬼師驅鬼辟邪,或是用『土辦法』自己治療,死了,誰也不知道是啥原因。現在,大家已經逐漸習慣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兒打針吃葯,有了初步的醫療保障。李春燕, 嚴格地講不能稱作醫生,只能叫做『衛生員』,因為她沒有編制,不享受國家的工資和其它待遇。由於工作環境差、入不敷出,我國的大部分鄉村衛生員已改行或外出打工去了。李春燕也遇到過相同的問題,鄉親們來看病,沒有錢付葯費,只能記賬賒欠。2004年初,一直賠本經營衛生室的李春燕決定關掉衛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廣東打工。當他們正准備出門的時候,聞訊而來的鄉親們正好趕到。村民們掏出皺巴巴的一元、兩元錢遞給李春燕:「李醫生你走了,我們可怎麼辦?這是我們還你的賬,不夠的我們明天把家裡的米賣了,給補上。」李春燕於是沒有離開。這是李春燕留在這艱苦的地方做鄉村醫生以來唯一想放棄的一次。
解說詞:
——她是一位醫生,雖然她從來沒有機會穿上白大褂,甚至被人在醫生的前面還要加上赤腳這兩個字;她是一名醫生,但是不像很多醫生那樣,不愁自己的衣食,她一個月也許能收入600多塊錢,但是買葯以及買相關的一些東西卻要花出900多塊錢,虧空300多,欠債也就越來越多;她是一名醫生,自然被患者所需要,但是跟其他的醫生比她的患者似乎對她更加需要,這該是一名怎樣的醫生?
頒獎詞:
她是大山裡最後的赤腳醫生,提著籃子在田壟里行醫,一間四壁透風的竹樓,成了天下最溫暖的醫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擔負起十里八鄉的健康,她不是遷徙的候鳥,她是照亮苗鄉的月亮。
5、連續12年自強自立,帶著妹妹上學的大學生洪戰輝
事跡介紹:
在湖南懷化學院的校園內,每天早上一位23歲的男生,都會用自行車,把一個10多歲的小女孩送到石門小學,晚上再接回到他們的住處—男生宿舍下的樓梯間。這位男生就是2003年從河南省西華縣考入懷化學院經濟管理系的洪戰輝。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戰輝並沒有血緣關系,是犯有間歇性精神病的父親撿來的棄嬰。由於母親離家出走,這位撿來的妹妹,便由他一手帶大。從洪戰輝讀高中時,他就一直把妹妹帶在身邊,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年幼的妹妹,靠做點小生意和打零工來維持生活,如今已經照顧了12年。
解說詞:
——哥哥這個稱呼在他心裡有著獨特的分量,因為是哥哥他生活中多了很多的操勞,因為是哥哥他生命中多了很多的體驗,哥哥使他成為今天的他。
頒獎詞:
當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就對另一個更弱小的孩子擔起了責任,就要撐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學會友善、勇敢和堅強,生活讓他過早的開始收獲,他由此從男孩開始變成了苦難打不倒的男子漢,在貧困中求學,在艱辛中自強,今天他看起來仍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從來是強者。
6、為一句承諾,在北大荒為烈士守墓37年的上海知青陳健
事跡介紹:
在1969年這一年,20歲的上海知青金訓華為搶救國家財產,在黑龍江省遜克縣縱身躍入洪水不歸。英雄的行為影響了整整一代人。30多年來,當年受他影響而來到遜克插隊的5400餘名上海知青陸續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
他就是當年被金訓華從洪水中救上岸的上海知青——陳健。
37年來,無論刮風下雪,每年他都要到金訓華墓地祭掃至少四次。
陳健不是不想回上海,也不是沒有機會。一次生命的交換,讓他內心留下了永遠的歉疚。陳健說:我無法用生命去報答他,我對我所做的一切,昨天沒後悔,今天也不後悔,即使明天也不會後悔。歷史也不該把金訓華遺忘。
當知青開始返城的時候,妻子對守墓不理解,提出離婚。陳健二話沒說,放棄了房產和孩子。他堅持要守墓。
在陳健家裡,我們能看到許多當年有關金訓華報道的報紙,報紙年久已發黃,但陳健仍將這些像歷史珍寶一樣珍藏著。
解說詞:
——在1969年這一年,一個叫金訓華的知識青年和一個叫陳健的知識青年,一同為了搶救公共的財物跳入了江水之中,然而後來陳健上來了,金訓華就再也沒上來過,之後這37年,陳健是怎麼度過的?
頒獎詞:
一個生者對死者的承諾,只是良心的自我約束,但是他卻為此堅守37年,放棄了夢想、幸福和骨肉親情,淡去紅火的時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識的風范,無論在哪個年代,堅守承諾始終是支撐人性的基石,對人如此,對一個民族更是如此。
7、聽不到聲音,但是卻用美麗舞蹈打動觀眾的殘疾藝術家邰麗華
事跡介紹:
女,1976年11月出生,聾啞人。
邰麗華目前就職於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先後榮獲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一等獎、「奮發文明進步獎」個人文藝獎,現任中國特殊藝術協會副主席。
2005年春節晚會《千手觀音節目》一炮打響。當身具優美舞姿和嫻靜神情的邰麗華與20位同樣生活在無聲世界的夥伴站在舞台上,用千手千眼將愛撒向人間時,沒有人還會記得他們身有殘疾,剩下的只是心靈的震撼。邰麗華與夥伴們用汗水和努力證實,自己的意志和智慧也可以給人們帶來純凈至美的藝術享受。
解說詞:
——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因為有共同的心願,就成立了一個社團,社團的名字叫「花開社」,我說「花開社」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叫「花開社」呢?他們告訴我說,花開是沒有聲音的,卻很美麗,他們就是要通過學習手語來促進健全人與殘疾人之間的交流,他們教我花開是要這樣表達的,我覺得花開確實很美,美的讓人流淚。
頒獎詞:
從不幸的低谷到藝術的巔峰,也許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絕美的舞蹈,於無聲處,展現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間勾勒人性的高潔,一個樸素女子為我們呈現華麗的奇跡,心靈的震撼不需要語言,你在我們眼中是最美。
8、保家衛國,為打造雄獅銳旅而鞠躬盡瘁的司令員楊業功
事跡介紹:
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員楊業功,1963年8月從湖北省應城市入伍,196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班長、排長、參謀、作訓處長、旅長,基地副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入伍40多年來,他牢記軍人的神聖職責和歷史使命,奮發向上,爭先創優,特別是走上基地領導工作崗位後,殫精竭慮,忘我工作,為部隊現代化建設跨越式發展和軍事斗爭准備嘔心瀝血,拼搏進取,做出了突出成績。先後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2003年當選為十屆全國人大代表。2004年7月因積勞成疾病逝。他一心一意想打贏,參與籌建了我軍第一個新型導彈旅,先後參加了多次重大軍事演習和國慶50周年天安門大閱兵。
解說詞:
——這位獲獎者,他不能來到我們的頒獎現場,其實這件事情發生在好多年前的話會非常正常,因為那個時候替他出場的總是發射極其精準的導彈,而他始終在幕後,但是他今天不能到達是因為他已經離開了我們,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發射的不是導彈,而是人性中的一束束光輝,並且准確地擊中了我們每個人心靈當中最脆弱的部分。
頒獎詞:
鑄就長纓銳旅,鍛造導彈雄師。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讀秒計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請纓提旅,已是鞠躬盡瘁。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他是中國軍人一面不倒的旗幟!
9、20年行走在馬班郵路上,成為世界郵遞員楷模的王順友
事跡介紹: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馬班郵路」投遞員,中共黨員,苗族。2001年5月1日,成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2005年5月1日,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王順友同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木里,地處四川涼山州西北角,中國僅有的兩個藏族自治縣之一。地勢險,平地少。多少年來,郵件傳遞也只能靠鄉郵員步行背送。直到1960年,境況才有所改變,鄉郵員開始配馬——馬班郵路由此而生。王順友就是馬班郵路上的郵遞員。二十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蒼涼孤寂的深山峽谷里躑躅獨行;二十年,步行26萬公里,足可重走長征21回,環繞地球六圈半;二十年,沒延誤一個班期,沒丟失一封郵件,投遞准確率100%。
1995年的一天,郵路上騾子受驚後腿亂踢,王順友的腸子被踢破了,他捧著肚子,連走9天,終於送完郵件。當被老鄉架到醫院時,人已氣若懸絲,奄奄一息。1988年7月,雅礱江上溜索繩突然綳斷,王順友人摔在江岸上,郵件卻彈入水中,順江而去,王順友跳進江中,把郵包拖上岸。
除了送郵包,王順友還自掏腰包,從城裡帶回了良種送給深山中的鄉民。現在,深山裡不僅莊稼畝產上升,冬天這里都能吃上新鮮蔬菜。
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正是在這樣平凡的工作中,王順友表現出堅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強烈的敬業精神。
解說詞:
——在目前在很多地方,郵遞員依然非常非常的重要,對於現在的很多的年輕人來說,可能孤獨是可怕的,甚至就像一首歌曲唱的那樣,會認為孤獨是可恥的,但是我們接下來要認識的這位郵遞員,孤獨是他生活的一種常態,甚至會在十四、十五天的時間里自己跟自己的歌聲打交道,跟身邊陪伴他的馬來打交道,這個時候你就知道,孤獨是讓人尊敬的,孤獨是偉大的。
頒獎詞:
他朴實的像一塊石頭,一個人一匹馬,一段世界郵政史上的傳奇,他過灘涉水,越嶺翻山,用一個人的長征傳郵萬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飛雪傳心,路的盡頭還有路,山的那邊還是山,近鄰尚得百里遠,世上最親郵遞員。
10、在太空中遨遊五天五夜,再次見證中國實力飛躍的神六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
事跡介紹:
「沒有哪一年會讓這么多的中國人那麼久地凝望天空,在漫天的繁星中我們好像看到了兩雙黑眼睛。那黑眼睛裡帶著自豪、帶著笑意,好像在和我們對視,我們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牽連著我們的是什麼」。去年10月12日至17日,費俊龍、聶海勝完成了5天5夜115小時的太空之旅,國人為之矚目。
頒獎詞:
誰能讓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心靈隨著他們的節奏跳動五天五夜,誰能從前所未有的高度見證中國實力的飛躍,他們出征蒼穹,劃出龍的軌跡,升空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他們是中國航天的黃金一代。
11、《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特別獎「青藏鐵路的建設者」
頒獎詞:
每當汽笛聲穿過唐古拉山口的時候,高原上的雪山、凍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會想念他們,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堅強的笑容。他們能驅動鋼鐵,也會呵護生命。他們,是地球之巔的勇者,他們,締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鐵路!

10. 誰是近代最出名的記者

李普:原名李前管,1938年入黨並擔任長沙縣地下黨嵩北區委書記,1942年調《新華日報》社任記者,建國後一直從事文化宣傳工作,出版著作多部。

柯崗:原名張柯崗,學名張克剛,河南鞏義人。中共黨員。1937年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政治經濟系,1939年又畢業於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歷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宣傳部幹部、情報站長,晉冀魯豫中央局《人民日報》編委,新華社野戰軍記者,第二野戰軍第十二軍宣傳部副部長、新華支社社長,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部文化處副處長,西南作家協會理事,國務院文化部劇本委員會辦公室主任。1940年開始發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戴邦,安徽天長人。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拂曉報》記者,《雪楓報》、《開封日報》、《江西日報》副社長,新華通訊社開封分社、江西分社、湖南分社、中南總分社社長。1955年後,歷任新華社國內新聞編輯部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副所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特邀理事,首都新聞學會、中國新聞學會聯合會副會長。著有《論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等。

黃遠生,原名為基,字遠庸,漢族,德化(今九江縣)新合鄉人。遠生是他從事新聞工作時的筆名。1885年1月15日(光緒十年陰歷十一月三十日)出生於江西德化(今九江瑞昌市)的一個書香世家。被稱為「中國第一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記者」,其「遠生通訊」更是被視為當年中國新聞界的一大品牌。從更深層的價值與更為深遠的意義來說,他又是一位新文化的先驅者。

邵飄萍,原名鏡清,後改為振青,革命烈士,中國近代新聞史上著名報人、《京報》創辦者、新聞攝影家,中國傳播馬列主義、介紹俄國十月革命先驅者之一,傑出的無產階級新聞戰士,是中國新聞理論的開拓者、奠基人,被後人譽為「新聞全才」、「亂世飄萍」、「一代報人」、「鐵肩棘手,快筆如刀」等。

范長江是我國傑出的新聞記者。他生前寫過大量的出色的新聞報道,擔任過新聞機構的領導工作,為全國的新聞事業做出很大獻。1991年,中國記協與范長江新聞獎基金會聯合設立了「范長江新聞獎」,這是表彰獎勵我國中青年新聞工作者的全國性高層次新聞獎。

穆青,祖籍河南杞縣,1921年生於安徽蚌埠。青少年時期受進步思想的影響,於1937年參加八路軍從事宣傳工作,1940年到延安,並就讀於魯迅藝術學院。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起到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當記者,開始了他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新聞生涯。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新中國成立後,他都有催人奮進的新聞力作問世。在擔任新華社社長的十餘年間,他為強化新華社的國家通訊社職能,並建成有影響的世界性通訊社,付出了大量心血,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生前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名譽主席。穆青一生撰寫和創作了大量新聞文字和攝影作品,新聞史上許多不朽的名篇都與他的名字連在一起。

林白水,我國著名報刊事業家、政論家和新聞記者。曾先後創辦十餘種報刊,是我國近代白話運動的先驅,蜚聲報界的政論家。

戈公振,我國近代著名的愛國記者中國新聞業史研究的拓荒者和我國早期新聞學教育工作者。對我國從20年代前後和30年代初的新聞事業,從理論到實踐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瞿秋白,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傑出的黨報工作的先驅。他曾編輯、主編、領導過《新社會》、《人道》、《向導》、《新青年》、《前鋒》、《熱血日報》、《布爾塞維克》、《紅旗日報》、《實話》、《紅色中華》等十幾種革命報刊。他還努力於組織新聞通訊社,並領導過中國新聞學研究會和中國左翼記者聯盟。他一生中在報刊中發表的著譯文章近600篇,約300萬字。

鄒韜奮,以他的卓越才乾和不知疲倦的奮斗精神在中國進步新聞事業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績,譜寫了中國新聞史的光輝一頁,他注意總結自己的辦報經驗,在新聞和實踐方面都提出了有價值的見解,形成了自己的新聞思想。

張季鸞,曾任《大公報》總編輯、總主筆,是一位著名的記者和報刊評論家。他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報刊的政論傳統,為推動中國資產階級報紙評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張季鸞主編的《大公報》及所寫的評論,在中國新聞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王芸生,曾任《大公報》社社長,是一個卓越的新聞工作者與受人尊敬的日本問題研究專家,領導了《大公報》香港館起義。新中國成立後,他繼續擔任《大公報》社社長,為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

鄧拓,傑出的無產階級新聞工作者,長期從事黨的新聞宣傳和領導工作,擔任過《人民日報》總編輯、社長和中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一生寫過大量政論、雜文和新聞報道。他還是著名的歷史學家、雜文作家、詩人、書法家和古文物收藏鑒賞者,在哲學政治經濟學方面也有較深的造詣。

蕭乾,集編輯記者作家三位於一體,但主要以記者為主業,著有《蕭乾選集》。

彭子岡,作為早期參加革命的革命者,中國地下黨員,記者,作家,曾任《旅行家》雜志主編,著有作品選集《時代的回聲》。

浦熙修,當代知名女記者。在她的記者生涯中,尤其在解放前,她長期戰斗在國民黨黑暗統治的心臟地區,她擁護共產黨,熱愛共產黨,凡是對黨有益的事情她都盡力去做。

楊剛,當代著名女記者,記者生涯大體可分為《大公報》時期與《人民日報》時期,她的文字嫉惡如仇,大氣磅礴,被譽為「浩烈之徒」。

閻吾,新華社著名軍事記者,寫出了《徐州將軍棄城奪路逃竄》、《強渡長江情景》、《踏平怒海萬頃浪》等數百篇新聞作品,許多名篇成為人們學習新聞寫作的典範。
田流,曾任《人民日報》記者,《報告文學》主編。寫過許多有特色的通訊、特寫、報告文學。在當時產生了很大影響。

穆青,傑出記者,曾任新華社社長,被譽為「激情記者」、「激情社長」,在新聞理論與實踐上多有建樹,作品影響深遠,富有時代感。

郭超人,從新華社駐西藏的年輕記者,成長為新華社社長,著名報道《英雄登上地球之巔》,成為他登上新聞工作之巔的起點。著有《喉舌論》等,在新聞實踐和理論上都有卓越貢獻。
柏生,《人民日報》社著名女記者,著有新聞作品集《筆墨春秋三十年》,《柏生新聞作品選》,《晚晴集》,還擔任過新聞研究生和進修生的導師。

顧邁南,新華社著名女記者,圍繞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問題連續寫了數萬字的材料,引起了黨中央的關注。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都親自過問,陳景潤終於翻身了。報道過許多國內外著名科學家,被譽為「科學家的代言人」。「半個新華社「,」半個科學院」。

梁衡,歷任《蒙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曾任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著作有新聞三部曲《沒有新聞的角落》、《新聞綠葉的脈絡》、《新聞原理的思考》,政論文集《繼承與超越》,非新聞作品集《夏感與秋思》、《只求新去處》、《名山大川感思錄》、《人傑鬼雄詠嘆調》。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散文《晉祠》、《夏感》,曾收入中學課本。

樊雲芳,《光明日報》著名女記者,先後有多篇作品被評為全國好新聞,作品長篇通訊《追求》、新聞特寫《「飛天」凌空》被高等院校選入新聞寫作教材。曾被評為全國一級優秀新聞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

莫理循(GeorgeErnestMorrison)是書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之一。莫理循於1897年成為《泰晤士報》(TheTimes)首位全職駐華記者。他影響力很大,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人將他視為英國在北京的代言人。

哈里森•索爾茲伯里、約翰•里德、奧利亞娜•法拉奇、塔馬爾•斯蒂貝爾、海倫•福斯特•斯諾、奧帕拉•溫弗麗、本多勝一、伍德沃德與伯恩斯坦、莫利•塞弗與西摩•赫什、威廉倫那德勞倫斯、勞倫斯•埃德蒙•艾倫、沃爾特克朗凱特、埃德加•斯諾、愛德華•默羅、沃爾特•李普曼、威廉•霍華德•拉塞爾與羅伯特•卡帕

熱點內容
國企辦公室科員工作總結 發布:2021-03-16 21:54:56 瀏覽:462
關於當前村幹部工作現狀調研報告 發布:2021-03-16 21:54:54 瀏覽:622
企事業單位治安保衛條例 發布:2021-03-16 21:54:46 瀏覽:263
孝感網紅村官 發布:2021-03-16 21:54:30 瀏覽:663
內蒙省考面試幾道題 發布:2021-03-16 21:52:51 瀏覽:828
馬鞍山公務員十級工資是多少 發布:2021-03-16 21:52:35 瀏覽:712
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定義 發布:2021-03-16 21:52:32 瀏覽:108
廣東省公務員考試報名錄用管理系統 發布:2021-03-16 21:52:31 瀏覽:826
2013青海教師招聘考試真題 發布:2021-03-16 21:51:19 瀏覽:515
浙江湖州公務員培訓中心 發布:2021-03-16 21:51:02 瀏覽: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