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干部 » 村干部难当

村干部难当

发布时间: 2020-12-28 20:31:08

Ⅰ 如何改变贫困山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状况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根本保障。
一、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多数村主要的收入还是依靠村集体公房的出租和村集体土地的征用。许多村集体经济的好坏是由出租集体公房和征用土地的多少来决定的,并没有广开思路,通过新方法、新途径,大力增强集体经济。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比较狭小。除县城各村和集镇部分村外,绝大多数村集体土地、山林和公房等资产价值低,开发成本高,难以带来直接效益。 3、部分村干部观念陈旧,能力不强。有些村干部认为党的政策是鼓励发展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已经过时,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在思想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陈旧观念和“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没有大力去开拓新思路,只会抱怨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政策,只会抱怨农村工作难做,村干部难当,他们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没有明确的思路,“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面对新形势只能束手无策。 4、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一方面导致部分村干部敢管,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好坏不关心,另一方面导致管理难度加大,经常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现象,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思考 1、理清发展思路,大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是大力开发集体资源。村土地和林地资源比较丰富的村可以对机动田、机动山进行统一开发,既可以对外承包、租赁,也可以本村自己组织经营,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对于有丰富矿、滩等资源的村,在有效利用、合理开发的前提下,制定长远规划,开发利用,变资源为效益。 二是开展服务创收。村级组织可以根据本地的生产特点举办社会化的服务产业,如农产品流通经营服务实体,农业科技服务实体等,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既为农业生产提供后勤保障,又为集体经济创造收入。
三是通过工业强村。一些地理位置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村,可以利用本村的土地、劳力等资源,通过招商引资、集体参股经营的形式,引进资金和技术,在环境保护允许的前提下兴办中小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强村。2、创新管理机制,形成良好的发展局面。严格规定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则,切实履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搞好民主理财,严格控制各种非生产性开支,管好用好集体资金。做到村务、财务公开、公正、透明,按时公布,让广大村民都来进行监督,一切都在阳光下透明操作,不搞暗箱操作,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3、配好村级领导班子,强化培训提高。一是注重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真正选把有能力、有本事,会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村干部,二是注重优化班子结构,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龄、知识、优化村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实现村领导班子的最优搭配,达到知识互补、性格相容,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三是开展系统性培训,培训对象要覆盖村干部、村党员和全体村民,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并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确定内容,增强培训的有效性。 总之,只有切实搞好集体经济,壮大了集体经济,才能使老百姓得实惠,我们要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置于农村工作的首位,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Ⅱ 如何当好一名驻村干部

为人民服务,带着大家一起发家致富。

Ⅲ 村干部都是贪官

村干部最难当了,事情搞不好,既会被村民指着鼻子骂,又会被乡政府等上级有关部门批评的,就像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各界人士应该多多关心和理解才好啊!

Ⅳ 农村基层组织

农村基层党组织包括:乡镇党委,农村支部、总支部和党委。
县级到省部级称党的地方组织。
《党章》第五章 党的基层组织有详细介绍,你可以网络看看。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党支部是党的组织基础,是党在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村组的重要责任。村支部是农民群众认识和了解党的“窗口”,是上级领导倾听群众呼声的主渠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以“三强五好”基层领导班子为目标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好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党员干部队伍仍然在农村起着领导核心的地位和先锋模范作用,想事、干事是主流。大多数村支部在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支部书记起到“领头雁”作用,能围绕党的工作中心,一如继往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党内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做贡献、当表率的良好风气。二是规范制度建设,把好了“入口”关,使党的基层队伍永葆青春与活力。乡村两级都建立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发展党员严格按照“四制”,即发展党员票决制、公示制、审查制、责任追究制,从制度上完善了入党程序。各村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带团建”活动,坚持做好共青团推荐优秀团员做党的发展对象的工作,做到了入党的团员中100%是由团组织推荐的。选拔经济能人入党和进入村级班子在乡村两级形成共识。三是创新党员管理机制,党员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实行分类定级管理办法,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严格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坚持民主评议党员,每年“七一”都要表彰一批优秀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时,坚持两手抓,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另外,对流动党员发放《流动党员证》,实行跟踪管理。四是农村党员教育手段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发展需要。通过近几年来的建整扶贫工作,支部班子配齐配强,阵地建设也得到加强。特别是从前年以来,我镇在8个村社区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以远程教育为主的农村党员现代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民主政治的推进和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给农村基层组织带来了各方面和多层次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农村基层组织从工作主体到工作客体,从工作内容到工作方法都暴露出许多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新问题。
从工作主体上来看: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失调。一是年龄性别结构失调,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男党员多,女党员少。从年龄分析,35岁以下的党员占农业党员的16.7%,55岁以上的占40.1%。二是素质能力结构失调。据统计,在我镇农村党员中,初中文化以下的占总数的61.4%,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5.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1%。三是从新老结构上看,80年代以前入党的老党员多,新党员少;四是从分布结构上看,在家务农的党员多,外出务工的少。
基层组织职责错位。有的支部认为,村委是在支部领导下工作,支部怎么说,你就怎么办。党支部代表村委会,反之,有的村委认为“自治”就是“自主”,不愿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两委“两张皮”,致使村委的“三自”功能变得教育无方、管理无能、服务不力,引导偏向。
党员干部思想变化。主要表现在:由重政治转向重经济,由重官场转向重市场,由重精神转向重实惠,由重本本转向重突际。具体表现“四个缺陷”。其一,理想信念缺陷。部分党员干部政治热情下降,理想信念淡漠,认为“理想、信仰是虚的,挣钱才是实的。”。其二,思想道德缺陷。有的干部受利益驱动,只顾自己,不顾国家;只管自己不管集体,稍不满意就会撂担子。其三,政策理解缺陷。只取予已有用有利的。其四,干部素质缺陷,表现在有的村干部一旦行政手段推不动,说服教育不听,典型引路不灵就没法子。一些村干部由于自律不严,形象较差,腰杆不硬,存在不愿做、不会做甚至不敢做的问题。有些村干部对如何组织农民闯市场束手无策,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难平衡,对各种矛盾难调解,难处理。
村级经济实力薄弱。村组织活动经费欠保障。有的村连开会的经费都没有,如果吃饭、不发误餐补贴,开会都难到齐,有的村民不愿当村干部,村干部弃职现象也时有发生。没有经济作保障,村干部说话不响,办事不力,群众不服。
从工作客体上看:思想观念复杂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消极落后思想沉渣泛纪,不同程度地导致了农民群众出现了理想信念危机、精神危机和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等现象。一些群众被一些表面的、粗浅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所困扰,弄不清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一些群众小富即满,小富即安,缺乏向上进取的能力,进而精神空虚,热衷于聚众赌博,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一些群众越来越信奉“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对涉及个人和家族利益的问题誓死力争,对损害集体、国家和他人利益的问题则漠然视之。
科技文化素质低能化。一是市场意识差。不少农民观念陈旧、思想保守,没有市场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传统经营。二是致富本领差。既无过硬的技术、又无致富的门路。
政治法制意识利已化。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部分农民存在着严重的利已倾向,只强调权力,不愿承担义务,把减免理解为分文不交。有的为达到个人偷生、超生、抢生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但政府上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稍有方法不当,言语不和,就可大打出手,告你违法。在对待“民主”问题上,也是如此,于已有利就强调民主,于已无利就干扰民主。
三、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的精神探索新时期做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的突出问题,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要想从根本上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紧抓住提高党员和干部素质这个中心环节,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胆突破,努力探索,以与时俱进的观念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措施,妥善解决好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台阶。
(一)抓载体拓思路,围绕一个“新”字,切实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战斗力。
新时期农村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必须创新机制抓载体,与时俱进拓思路,必须紧扣时代特点、紧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紧扣农村党员队伍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用一种为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来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选准载体必须体现“三个结合”:一是与党员的思想实际相结合,重点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政策意识淡薄,党性不强的问题;二是与提高党员的帮带能力相结合,重点加强党员的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党员在发挥模范作用方面既有热情、又有能力;三是与提高党员的宗旨观念相结合,引导党员自觉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争光添彩,时刻注意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使党员的价值在为群众服务中得到体现。
(二)抓制度促落实,突出一个“严”字,切实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向心力。
必须建立健全寓后备、现职、离任于一体的干部管理体制,实现干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一是建立健全干部运行机制,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对村干部在培养教育、目标考核、选拔任用、评议审计、经济待遇等方面实行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和落实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二是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认真落实村务公开;财务管理、干部离任审计、民主评议干部等规章制度,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促进基层民主建设。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重视村干部工资、报酬的落实。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要破格重用,起到一枝动而百枝摇的效果。具体要建立健全五个方面的制度。
1、全面推行村干部述职评议制度。加大对不合格村干部的处置力度,疏通村干部能进能出渠道,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退的良好氛围。
2、全面推行谈心谈话制度,建立村党员干部预警防范责任制。乡镇联村干部作为该村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对村主要干部进行谈心谈话,及时掌握村干部的思想动态,帮助村干部解决工作、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3、建立“党员告诫”转化制度,增强农村党员的自勉意识。
4、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约束机制。要大力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根据农村的工作特点,建立健全一套比较完善的农村工作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农村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特别在农民比较关心的财务管理、低保救济、种粮直补等问题上,提高透明度,不断推进农村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5、建立农村党员干部激励机制。如选优汰劣制,注重从先进村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干部,对不胜任现职的村干部则及时予以调整,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报酬制度,通过量化标准,严格考核,把工作业绩与报酬挂钩,确保实绩大的村干部收入也高,以奖优罚劣,建立村干部退休退职生活保障金制度,村干部实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以解除其后顾之忧,通过完善各项激励制度激发村干部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想于事、能干事、也会干事的工作局面。
(三)抓班子带队伍,着重一个“强”字,切实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生命力。
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抓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既要抓领导班子建设,又要抓党员队伍的建设,并且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提高农村干部实践“三个代表”的能力。
1、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真正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首先要选配一个好的党支部书记。一是要明确用人标准。鉴于目前农村党员的状况,在注重“德”的前提下,把能否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有无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致富能力作为选用农村干部的重要条件,从思想政治素质、管理能力、掌握实用技术情况、群众信任程度等方面建立村干部任职资格制度,真正把那些党性强、作风正、宗旨意识高、有文化、有本领、德才兼备、清正廉洁、开拓创新、群众满意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班子中来。二是要拓宽用人视野。针对当前农村一些地区村级党组织干部老化,后继乏人的实际,应打破传统的“限定村内人选,固足本村任职”的框框的束缚,坚持多渠道选人,注意从复员退伍军人,返乡知识青年,企业中选拔懂经济、会管理的优秀党员,充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开辟村际交流,机关选派,以强带弱,跨村兼职新途径,配强农村基层班子。同时,也要对正在担任支部书记的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尽快提高他们驾驭市场经济、解决实际问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2、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真正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
首先,要严把组织发展关。要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必须严格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紧扣“三为主”、“三倾斜”,即发展对象在年龄上以35岁以下为主,文化程度上以高中以上为主,以科技示范带头人和致富能手为主,敞开大门,把农村先进分子吸引到党内来。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趋为合理,文化结构明显改善。在发展标准、发展对象、发展方式上实现“四个转变”:由发展“老实听话型”党员向吸收“开拓创新型”党员转变;由吸收“贫民”党员向吸收“富人”“能人”党员转变;由被动“等人上门”向“主动上门”转变;由发展党员“本土化”向“外出务工青年和在家务农人员一齐抓”转变。
其次,要切实抓好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机制。我国的农村党员干部基本上都存在“四多四少”观象,即懂粮食生产的多,懂多种经营的少;懂农业的多,懂二、三产业的少;懂生产领域的多,懂流通环节的少;懂传统生产技术的多,懂现代科学技术的少。因此,必须逐步健全党员教育网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包括强化岗位素质培训,任职资格培训,以及学历培训等。通过集体培训、电视讲座、电化教育、组织考察等方式,强化其政治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加强党员实用技术等致富能力的培养,提高党员“双带”本能,帮助党员干部努力改造世界观,造就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同时鼓励党员干部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引导他们从小农意识中解脱出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起敢闯敢干、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意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使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担当起组织和领导农民群众参与市场竞争,共同致富奔小康的重任。
3、积极帮助农村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免除农村党员的后顾之忧。对过去为党作出贡献的党员要给予照顾,对现在还很贫困的党员要优先支持发展生产,对因天灾人祸造成困难的党员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党员要帮助伸张正义,对老党员平时也要多走访多慰问,对去世的农村党员可由村支部组织召开追悼会,使农村党员干部直接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甩掉“为党奉献几十年,到老却凄惨度日”的后顾之忧,从而激发他们努力为党作贡献的热情。
(四)抓组织求创新,突出一个“精”字,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凝聚力。
一是角色创新。在传统的组织生活中,支部书记是组织生活的“主角”,党员的身份是“观众”,支部书记的“独脚戏”唱得好,“观众”们爱听,组织生活的效果就好。反之,组织生活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切实转变这种“一言堂”的组织生活模式,注意从“角色”上唤起党员的参与意识,让党员真正成为组织生活的主角。组织生活中完全可以尝试由支部书记确定主题,把组织生活分成若干小段,然后通过自荐、“点将”或“轮流坐庄”的方式,由党员各主持一段,这样既可以调动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又能活跃组织生活的气氛,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同样是学习文件材料的内容,有的党支部就尝试由党员各念一段的方式,效果就非常不错。
二是手段创新。过组织生活时,从头到尾把文件念一遍除了强化组织生活的枯燥气氛外毫无实际意义。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事实上,很多组织生活完全可以通过让党员“见”来完成。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很多都可以通过收看电视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对党员进行廉政教育,可以通过组织党员观看教育录像的方式进行。通过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党员们可了解到党的相关知识,获得党组织和其他党员的帮助、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组织生活形式的丰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资条件。
三是形式创新。党的组织生活既要丰富多彩,又要富于政治性,以起到对党员进行有效教育管理和凝聚感召的作用。党的组织生活的形式可以根据内容来确定,应该安排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一些。有的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时,除了安排学习和讨论外,还安排参观学习,邀请参加革命较早的老同志作革命传统报告,访问英雄模范人物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做法都是可取的。青年党员比较多的党组织,应该注意针对青年党员的思想特点,确定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以便让党员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四是时空创新。大多数党员都很反感拖沓冗长、言之无物的组织生活。因此组织生活时间的安排要尽可能简短、紧凑、讲求实效,如有必要可以将时间移置到工作时间之外,同时倡导长话短说的“生活”作风。组织生活的空间如果几年、几十年一成不变,久而久之一样让人生厌。组织生活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尝试从室内移到室外。这种空间的转变对于改变组织生活“光说不练”的作风很有好处。如同样是学习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办公室里读读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就没有组织党员们参加一次义务劳动有意义。
五、抓经济强实力,突出一个“特”字,增强基层组织的发展力。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实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增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践证明,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不仅干部难当,工作难搞,而且党支部腰杆不硬,形不成合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环节是选好经济发展路子,加强经营管理。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从本村实际出发,从本地资源和经济条件上找优势、选路子、挖潜力,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劳则劳。二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要采取积极稳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滚动发展,逐步壮大的方针,一点一滴搞积累。三要坚持富村与富民相结合的原则。富村目的在富民,如果单纯地考虑发展集体经济,不顾富民,那么难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如果只顾富民,不顾集体经济发展,那么,集体公益事业难以开展,村级党的基层组织就失去赖以巩固的物质基础。因此,在选择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时,要充分依靠当地资源、尽可能地兴办那些能够吸纳当地劳动力,能够吸引当地群众积极参与,给本村群众带来实际利益的项目,真正做到“抓好一个项目,富裕一方群众”。

Ⅳ 如何当好农村基层干部

近年来,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同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是:相当一部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共同致富的理念较差,缺乏利用市场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年富力强的基层干部和青年党员普遍偏少;随着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形式的新经济组织大量出现,外出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和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亟待调整和改进;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把经济工作作为“硬任务”,把党建工作看成“软指标”,存在“谈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一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甚至处于瘫痪状态;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给基层政权运转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出现了农村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兴办农村公益事业也出现了一定困难,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不仅难以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而且将严重削弱甚至动摇党在农村的工作基础。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第一,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离开了发展,一切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加快农村发展的要求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加快农村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其领导发展的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发展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火车头和排头兵。安顺市委市政府着力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四有”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抓基层党组织“有型化”建设,使党支部活动有阵地,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二是抓队伍稳定,使村干部工作有报酬,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三是抓工作保障,使组织运转有经费,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四是抓教学平台,用远程教育提升干部群众素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在抓村党支部“有型化”建设过程中,做到了经费投入多元化、制度建设规范化、督促检查经常化、活动开展正常化、发挥作用最大化。在抓队伍稳定方面,全市统一解决提高了村干部报酬、村公用经费等问题,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使村干部报酬从不定到固定,增强了村干部的责任感;从报酬相同到不同,增强了村干部的紧迫感;使村干部从怕当到争当,增强了村干部的荣誉感。在着力解决村干部报酬的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将解决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作为转移支付资金重点来安排,切实保证了基层党组织的正常运转,实现了办公经费由无到有,集体经济由弱到强,村级班子由“软”到“硬”的转变。远程教育已经成为安顺市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更新观念、拓展视野,掌握致富技术和市场信息的重要途径,成为安顺市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同时,安顺市在此基础上还落实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旨在帮助提高村级组织的整体素质。

实践证明,大力实施“四有”工程,农村基层干部的责权利进一步明确,促使农村基层干部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任务上,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二,选好配强支部一班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实践者。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而要使广大农民真正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当中来,就需要有一个团结务实、廉洁奉公、开拓创新的村级领导班子来带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最直接的组织者,农村基层干部是最基础的落实群体。因此,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选准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通过强化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实践证明,建设一个好班子,特别是选好一个好书记,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因此,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把党性强、作风正、懂经济、会管理、能经营、受拥护的人选为党支部书记。按照“抓好一把手、带好一班人、建好一支队伍”的工作要求,把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放在首位,切实加强教育、管理和培养,努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使我们的每一个农村基层党员都能够成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能手,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村级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如何当好一个基层干部?这个题目,恐怕是每位农村干部都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也是最广大基层干部长期实践、不断创新着的一个话题。笔者的感悟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习要紧,不断增强信心感。宋平同志曾说过:“学习上的懒惰与无序,将造成政治上的淡漠与进取精神的丧失。”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大潮中,要当好一名农村基层干部,首要的就是不断抓自身学习,要用“无时不学、无处不学、无事不学”的学习精神和学习习惯,读国事、读理论、读现实、读社会、读政治,当然不能只读名词、读术语、读有字的书,更要读趋势、读规律、读无字的书。要通过不断扩大知识的流量与增量,更新、过滤、整合、放大知识对基层工作的贡献率,增强自己对基层工作的信心感。

二是心态要好,不断增强归宿感。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让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与考验。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困难,保持好的心态尤其重要。这个好的心态,就是要能静得下心来、守得住孤单、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顶得住压力,惟其如此,才能不断增强对基层工作的归宿感。

三是定位要准,不断增强真诚感。要当好一个基层干部,摆正位置是个关键。虽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人成长轨迹,农村基层工作只是一个人生驿站,但既然当了一名农村基层干部,就要始终把为群众服好务当作自己的最高目标。要做到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始终站在解决好群众所需、所想、所盼事情的角度去谋事想事。在实践锻炼与复杂局面的磨练中,不断增强对农村工作的真诚感。

四是作风要实,不断增强责任感。现在有一种观点,说的是“上等人谋势,中等人谋人,下等人谋事”。笔者以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要特别注意克服这种短期行为与短视眼光,要把农村工作作为自己的人生事业来做,要始终保持踏实诚实务实求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增强对基层工作的责任感。

五是工作要新,不断增强创造力。在这个充满创造的世界,在这个呼唤创新的时代,当一名基层干部,除了扎实、务实地开展工作,还必须不断创新,适时求新。只有不断地拓展思维、拓宽视野,创造性开展好工作,才能真正当好一名基层干部。

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形势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一些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总体素质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加快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基层党组织强化领导和服务的作用,而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素质偏低,党员队伍老化,许多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够,缺乏开拓创新意识,普遍感到老办法不好用、硬办法不管用、软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同时,后备队伍比较缺乏,个别地方只注重发展经济,放松了党员队伍建设,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不够,在党员发展工作上积极性不高。
二是农村党员队伍思想状况与党的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面对市场经济的深层次发展,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深刻变化。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忽视了党员思想建设,有的党员观念退化,在群众中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有的不能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茅盾,把社会上一些现象扩大化,把表面现象的东西看成本质的东西,在群众中没有起到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
三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与农民思发展、想发展的要求不适应。由于镇雄县经济贫困落后,多数行政村是集体经济“空壳村”,党总支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修桥、铺路、改水等社会公益事业无力去办,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
四是农村党组织设置与经济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农村基层党小组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最小单元,长期以来,其设置多数是以地域来划分,但随着经济发展,农村党员流动量增大,传统党小组设置的弊端日显突出。首先是活动难组织,因为人员流动性大,在活动时间上很难求得一致。其次是任务难完成,许多年轻党员外出务工或经商,不少支部为了便于开展工作总是选拔那些相对闲一点的党员担任小组长,这些党员往往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开拓意识,导致党小组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另外是作用难发挥,党小组内党员之间由于行业不同,不利于党员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五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不相适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劳动方式、观念形式和农村管理方式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增加了农民组织管理的难度,有些农村长期不开村民大会,党的方针政策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到群众中去,思想教育工作大为弱化,致使部分农民政策观念淡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利已主义抬头,对已有利的事抢着干,对已无利的事不愿干。甚至在个别地区,旧的思潮死灰复燃,宗族观念、家族势力抬头,赌博和封建迷信、非法宗教势力、各种黑恶势力横行乡里,影响群众安居乐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相适应。
为此,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应重点思考以下问题。
第一, 加强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建设一个好班子,关键是有一个好带头人,要在选准用好村党总支书记上下功夫,拓宽选拔范围,采取适当形式,通过各种途径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党总支书记。要着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员队伍,对那一些理想信念不坚定、组织观念淡漠、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甚至是有损党的形象的党员,应放开出口,实行劝退。同时应把那些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先进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当前农村除了注意把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农村党组织中来,还应重点将能够热心为群众办实事的私营企业主、农民经济人、种养大户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农村党组织中来,不断增强基层组织活力。
第二, 始终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先进性是我们党获得执政地位的基本条件,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和第一要素。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也是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为此,基层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始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发展意识和大局意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使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
第三, 用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实践验证,每一次思想上的飞跃都会带来工作上的飞跃。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从思想建设入手,把“云岭先锋”、党的先进性教育与村支部建设结合起来,扎扎实实抓好思想解放工作,努力做到“四要”:一要敢于否定陈旧的东西,从传统思维束缚中解放出来,以开拓的精神,全新的姿态开展工作;二要敢于否定自我,从自我满足中解放出来,确立更新的目标,寻求更快的发展,实现越位奋进;三要敢于否定成功的经验,从“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传统工作方式中走出来,走高效快速、全面协调发展的路子;四要敢于否定常规方法,从传统的常态运作方式中解放出来,在尊重客观规律与打破常规的统一上实现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第四, 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农村基层干部与群众直接打交道,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党的形象和党群关系,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显得更为重要。当前应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监督管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党员“三评”活动,及时全面了解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德能勤绩情况,不断提高干部自我约束的能力。同时要从增强村级工作的透明度入手,抓好村“两委”跟踪管理,加强村级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民主议事等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使村级干部的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程序和办法。通过这些措施,增强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自觉性,保证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第五,为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农村党员实际和农村工作特点,明确党员岗位,制定工作职责,党员适合做什么,就相应安排做什么,如民间纠纷义务调解员,计划生育义务宣传员,农业科技义务指导员等。通过为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等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使广大党员成为团结群众的模范,生产管理的典型,发家致富的能手,政治学习的榜样,遵纪守法的标兵。另一方面,要建立农村党员养老保险制度,采取财政拨一点,机关党员捐一点,社会赞助一点,县管党费提一点等办法,建立完善农村党员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农民党员,每月发给适当的养老金,从而增强党员永远跟党走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第六,改革农村基层党小组设置。一是以行业进行分类设置。对于那些经济较好,专业分工相对明显的行政村,可按行业划分成党支部或党小组,这样设置可以使分布在各个行业、各个岗位上的党员既能够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又能为共同切磋技艺、交流体会创造条件。二是以各类经济组织进行分类设置。现在已有不少村在发展的过程中,先后建立了各类经济组织,如“经济合作社”、“经济联合体”、“农民协会”等,大多数党员都参加了这些组织,有不少党员是这些组织的骨干。根据实际分类设置党小组,这样既便于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也便于村党总支加强对各类组织的领导和监督。
第七, 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教育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自觉履行各项义务,树立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切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强化农民的国家意识。二是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现代文明新风走近千家万户。三是强化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农民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守法和用法意识,正确运用法律武器同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积极引导和推进农民参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使农村走上法制化管理道路。四是坚决打击农村村地痞、村霸、黑恶势力等犯罪活动,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农民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五是建立健全村民自治守则、文明公约、卫生管理规定、邻里关系处理等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
第八, 正确处理 “两委”关系。解决好村民自治条件下党总支所面临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党总支的作用。一是明确工作职责。制定村民自治工作的实施细则,细化村党总支、村委会各自的职责范围,使村“两委”的日常工作及各项活动走入正规化轨道,避免工作中撞车现象的发生。二是改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由管琐事向管大事转变,由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向依靠法律手段转变,使村党总支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用于谋划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重大问题的把握和决策,用于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和指导。三是健全决策程序。在农村,目前是行政命令与村民自治的交替、转轨时期,村民素质不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不强,面对这种实际状况,必须加强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健全决策程序,以保证村党总支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和村民自治的健康运作。
第九,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物质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党支部就可以为群众办好多实事,就会说话有人听,各项工作就会出现生机,带领群众建设小康社会就大有希望。 一是解放思想,树立敢想、敢闯、敢干的观念,选准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村集体经济。二是突出重点,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发展典型,把党组织的凝聚力牢牢构筑在发展集体经济上,做到乡有村为典型,村有能人特别是党员能人为典型,这些典型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任何说教。三是努力寻找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在农村党组织中,培养更多的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能人。

Ⅵ [转载]村干部培训讲课稿:新形势下如何做当好村干部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首先,祝贺在座的各位在“两委”换届中当选村官。同时也预祝你们在任期内事业有成!其次,感谢县委组织部给我这次和大家学习交流的机会,借助这个平台,我把自己在农村工作二十多年的体会和感触与同志们作以交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我们都是基层干部,有相同的处境和经历。有人说农村干部就是要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八哥嘴”,有两条不辞辛苦的“蚂蚁腿”,有一副能装酸甜苦辣的“恶水胃”。这些话都表明:现在基层工作难做,农村干部难当,我们镇村干部都有同感。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我们经济较落后的地区,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仍然存在“农民苦,农村穷,农业脆弱”的现象,大部分农村仍然存在村官难当的情况。但无论怎样难,这摊工作还得有人干,村干部得有人当。中国干部的确很多,但像我们这些处在基层的干部最关键,所以不能小瞧我们这些村干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级组织是最基层的一级组织,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靠村级组织来贯彻落实。村干部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和排头兵。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是祖国这座大厦的一块块基石,不难理解:基础若有问题,何谈大厦牢固?可见,当好村干部,对我们的党和国家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当好农村干部呢?下面就这一问题与各位交流一下我的几点看法。我主要谈四个方面:一是当前农村的特点;二是新形势下当好村干部应具备的自身素质;三是谈谈村干部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四是怎样当好村干部。 第一方面 当前农村的特点 要想当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干部,就必须了解农村基层组织特点,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的时期,伴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四个特点:(1)农民思想活跃,教育引导难。现在的村民与集体没有了明显的利益关系,他们所作所为存在随意性。这种现象的出现,必然带来一些无政府主义、无集体主义思想,也同样会激发出一些新的矛盾,给我们村干部带来困难和阻碍,以致于出现“老办法不适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的现象。有人风趣地说:有吃有喝不用你,出了问题就找你,解决不了就告你。可见农民教育引导难,教育引导的迫切性。这就需要我们有新型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来应对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前一段我们一个村就有一件事村干部解释不信,听别有用心人煽动) (2)农村基础薄弱,发展经济缓慢。多数的村基础很差,没有集体收入,在我镇有80%以上的村都是靠转移支付来维持村办公经费。(我们在三清一下放时打净分光严重,比如辽宁的宋仗村多数在村里,现在集体收入很大,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我县柳溪乡的大部分村集体收入不错。),一部分农民出现创业无门路、发展无资金、自身无技术现象,面对这些问题,这就需要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想办法解决这些矛盾,每个村都有每个村的优势,这些优势都是我们的财富,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利用本村的优势大力发展经济。 (3)旧的管理模式不相适应,规范管理难。税费改革以后,基层组织与村民、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如何实现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那种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研究并改革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体制已成为重要的课题,这些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探讨和实践。 (4)干部综合素质低,工作创新难。由于农村党支部、村委会三年换一届,村干部的年龄、文化素质等难以调整,选上谁是谁,不能培养后备干部,因而造成干部文化素质低。(大学生村官)面对改革后农村的新形势,村干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远远没跟上时代的发展,工作缺乏连续、缺乏创新。所以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未能完善到足以应对新形势的要求。(比如一个村的主任找党委要换村书记) 第二方面、新形势下当好农村干部所具备的自身素质 针对新形式下出现的新问题,我认为:农村干部应当具备以下“五种素质”。 第一、政治素质。讲政治是对农村干部的起码要求,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等,在实际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言行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禁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要自觉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农村干部观察和处理问题只能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站在党和国家利益的立场上。坚持为民说话,为民办事。否则,立场不清,方向不明,就难当大任,难受重托。2、要具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现在农村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情况千变万化,村干部面临着许多矛盾和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你没有鉴别力和敏锐性,就很难准确判断形势,顺利地解决问题。在一些非常时期,敏感的问题,都要求我们认真分析形势,准确做出决断。3、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作为党支部书记,应该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提高执行党的纪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善于从政治的高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第二、决策素质。村干部应该是你所在村有水平、有本事的能人,是雁阵的“领头雁”,所谓“决策素质”,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思想水平;基层干部要有宽广的思路,如何才能具有宽广的思路呢:一是靠调查研究谋思路,通过深入调查,获取市场信息,了解市场需求,提出符合村情的发展思路;二是请专家能人出思路。可以聘请一些专家、学者,帮助谋划发展之路;三是外出学习寻思路。通过学习先进,开阔视野,找准本村发展新路子。(为什么同是一个村,只因换一个村书记三年就会大变样,如茅兰沟村五家村书记张连荣的事迹,说明了这个道理,)2、政策水平;农村干部必须要有政策意识、政策水平。一是执行政策的水平,就是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并自觉地贯彻到农村各项工作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二是制定一些“小政策”的水平,如《村规民约》以及其它方面的规章制度等,用这些制度来规范村干部、约束村民的行为,规范各项事务,使村务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如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亮化、美化 等需要我们制定一些村规民约来约束村民遵守。)3、工作水平;农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具有发展经济的水平和能力,有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事。如果说自己小家的日子都过得很穷,那么要想带领全体村民致富恐怕很难。4、领导水平;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要讲求领导艺术、领导方法,具有驾驭本村全局工作的能力,把村干部团结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搞好团结,要以诚相待,互相信任、互相支持;要善于沟通,经常与班子成员谈心交心,营造和谐氛围,办事要果断,敢于决策,敢于拍板,不能优柔寡断,但又不能独断专行,要集思广益,善于和大家商量。 第三、是人品素质。人品在干部素质中是第一位的,作为农村干部,应该是做人要有底线,底线主要体现在人的良心、公德、爱好,三者构成一个人的品格,要坚守不容易,必须保持良好心态,始终适应平常生活,懂得知恩图报,做到知足常乐,做事要有分寸,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自己心中要有数。当官要负责任,权力是把双刃箭,组织在给你权力的同时也给了一份责任。人品素质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人厚道;村干部首先应当是好人,主要体现在与人为善,不坑人、不害人、不整人,对老百姓有感情,要心里想着群众,脑子里装着群众,行动上向着群众,为群众多办实事。2、处事公平;处理问题要一碗水端平,公道正派,不能以权谋私,不能优亲厚友。作为村干部,要堂堂正正,一视同仁,不能嫌贫爱富,不能搞宗族派性。(例如:我们村的一个书书记在修路时和自己的亲属打仗,就是出以公心做事实例)3、诚实守信;村干部是全村的形象代表,对内对外都应该是一个诚信的人。讲诚信,就是与人打交道要实实在在,不动歪念,不耍手段。对上级要讲诚信,对百姓也要讲诚信。作为村干部,不要让老百姓感到不可接触,不要让群众认为不讲道理。要以良好的道德、人品,在群众中树立崇高的威信。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服和认可,才能干好工作,才能推动事业。 第四、经济素质。农村党支部书记还必须要具有较高的经济素质,否则不可能带领群众奔小康。所谓“经济头脑”,村干部不仅要懂得市场经济的一般知识,更要懂得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确定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不但自己富还要有能力带领群众富,这是当前衡量我们村干部工作的首要标准。我们说火车跑得快,关键靠车头带,我们村干部就是火车头,承载的所有乘客就是全体村民,村干部一定要发挥好本村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地理优势、现有经济基础优势,要创新工作思路,牢固树立“不能带头富不能当干部,不能领富不是好干部”的思想。 第五、廉政素质。清正廉洁是对党的干部的一种基本要求。党支部书记,是党的形象的代表者,是“三个代表”最直接的体现者。能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带领群众致富,能不能发展健康的大众的文化,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能不能为群众办事、为人民谋利益,是检验支部书记党性强弱的根本标准。清正廉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贪不占。支部书记作为一个党的干部,虽然级别不高,权力不大,但一个村的幸福安康却在你手中,大家一定要做一个“清官”。( 每次换届有的唯恐选不上,有的稳坐钓鱼台。这就是人格魅力,如沟门村书记王有才。) 2、一身正气。一个合格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心中有正气,身上有骨气,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能豁得出来。要做到金钱面前不低头,美色面前不丧志,困难面前不退缩,邪恶面前不畏惧,(有的村干部亲属在一些工程项目中总想占点便宜退耕等,我们作为一名书记,一定要用自身的正气引领良好的村风民俗。) 3、无私奉献。当好一个支部书记,必须要有奉献精神。要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只讲奉献,不求索取。(

Ⅶ 影响基层党组织书记能力的显性因素有哪些

农村党支部是党的组织基础,是党在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村组的重要责任。村支部是农民群众认识和了解党的“窗口”,是上级领导倾听群众呼声的主渠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以“三强五好”基层领导班子为目标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好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党员干部队伍仍然在农村起着领导核心的地位和先锋模范作用,想事、干事是主流。大多数村支部在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支部书记起到“领头雁”作用,能围绕党的工作中心,一如继往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党内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做贡献、当表率的良好风气。二是规范制度建设,把好了“入口”关,使党的基层队伍永葆青春与活力。乡村两级都建立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发展党员严格按照“四制”,即发展党员票决制、公示制、审查制、责任追究制,从制度上完善了入党程序。各村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带团建”活动,坚持做好共青团推荐优秀团员做党的发展对象的工作,做到了入党的团员中100%是由团组织推荐的。选拔经济能人入党和进入村级班子在乡村两级形成共识。三是创新党员管理机制,党员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实行分类定级管理办法,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严格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坚持民主评议党员,每年“七一”都要表彰一批优秀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时,坚持两手抓,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另外,对流动党员发放《流动党员证》,实行跟踪管理。四是农村党员教育手段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发展需要。通过近几年来的建整扶贫工作,支部班子配齐配强,阵地建设也得到加强。特别是从前年以来,我镇在8个村社区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以远程教育为主的农村党员现代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民主政治的推进和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给农村基层组织带来了各方面和多层次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农村基层组织从工作主体到工作客体,从工作内容到工作方法都暴露出许多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新问题。
从工作主体上来看: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失调。一是年龄性别结构失调,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男党员多,女党员少。从年龄分析,35岁以下的党员占农业党员的16.7%,55岁以上的占40.1%。二是素质能力结构失调。据统计,在我镇农村党员中,初中文化以下的占总数的61.4%,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5.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1%。三是从新老结构上看,80年代以前入党的老党员多,新党员少;四是从分布结构上看,在家务农的党员多,外出务工的少。
基层组织职责错位。有的支部认为,村委是在支部领导下工作,支部怎么说,你就怎么办。党支部代表村委会,反之,有的村委认为“自治”就是“自主”,不愿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两委“两张皮”,致使村委的“三自”功能变得教育无方、管理无能、服务不力,引导偏向。
党员干部思想变化。主要表现在:由重政治转向重经济,由重官场转向重市场,由重精神转向重实惠,由重本本转向重突际。具体表现“四个缺陷”。其一,理想信念缺陷。部分党员干部政治热情下降,理想信念淡漠,认为“理想、信仰是虚的,挣钱才是实的。”。其二,思想道德缺陷。有的干部受利益驱动,只顾自己,不顾国家;只管自己不管集体,稍不满意就会撂担子。其三,政策理解缺陷。只取予已有用有利的。其四,干部素质缺陷,表现在有的村干部一旦行政手段推不动,说服教育不听,典型引路不灵就没法子。一些村干部由于自律不严,形象较差,腰杆不硬,存在不愿做、不会做甚至不敢做的问题。有些村干部对如何组织农民闯市场束手无策,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难平衡,对各种矛盾难调解,难处理。
村级经济实力薄弱。村组织活动经费欠保障。有的村连开会的经费都没有,如果吃饭、不发误餐补贴,开会都难到齐,有的村民不愿当村干部,村干部弃职现象也时有发生。没有经济作保障,村干部说话不响,办事不力,群众不服。
从工作客体上看:思想观念复杂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消极落后思想沉渣泛纪,不同程度地导致了农民群众出现了理想信念危机、精神危机和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等现象。一些群众被一些表面的、粗浅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所困扰,弄不清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一些群众小富即满,小富即安,缺乏向上进取的能力,进而精神空虚,热衷于聚众赌博,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一些群众越来越信奉“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对涉及个人和家族利益的问题誓死力争,对损害集体、国家和他人利益的问题则漠然视之。
科技文化素质低能化。一是市场意识差。不少农民观念陈旧、思想保守,没有市场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传统经营。二是致富本领差。既无过硬的技术、又无致富的门路。
政治法制意识利已化。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部分农民存在着严重的利已倾向,只强调权力,不愿承担义务,把减免理解为分文不交。有的为达到个人偷生、超生、抢生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但政府上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稍有方法不当,言语不和,就可大打出手,告你违法。在对待“民主”问题上,也是如此,于已有利就强调民主,于已无利就干扰民主。
三、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的精神探索新时期做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的突出问题,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要想从根本上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紧抓住提高党员和干部素质这个中心环节,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胆突破,努力探索,以与时俱进的观念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措施,妥善解决好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台阶。
(一)抓载体拓思路,围绕一个“新”字,切实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战斗力。
新时期农村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必须创新机制抓载体,与时俱进拓思路,必须紧扣时代特点、紧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紧扣农村党员队伍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用一种为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来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选准载体必须体现“三个结合”:一是与党员的思想实际相结合,重点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政策意识淡薄,党性不强的问题;二是与提高党员的帮带能力相结合,重点加强党员的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党员在发挥模范作用方面既有热情、又有能力;三是与提高党员的宗旨观念相结合,引导党员自觉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争光添彩,时刻注意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使党员的价值在为群众服务中得到体现。
(二)抓制度促落实,突出一个“严”字,切实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向心力。
必须建立健全寓后备、现职、离任于一体的干部管理体制,实现干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一是建立健全干部运行机制,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对村干部在培养教育、目标考核、选拔任用、评议审计、经济待遇等方面实行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和落实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二是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认真落实村务公开;财务管理、干部离任审计、民主评议干部等规章制度,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促进基层民主建设。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重视村干部工资、报酬的落实。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要破格重用,起到一枝动而百枝摇的效果。具体要建立健全五个方面的制度。
1、全面推行村干部述职评议制度。加大对不合格村干部的处置力度,疏通村干部能进能出渠道,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退的良好氛围。
2、全面推行谈心谈话制度,建立村党员干部预警防范责任制。乡镇联村干部作为该村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对村主要干部进行谈心谈话,及时掌握村干部的思想动态,帮助村干部解决工作、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3、建立“党员告诫”转化制度,增强农村党员的自勉意识。
4、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约束机制。要大力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根据农村的工作特点,建立健全一套比较完善的农村工作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农村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特别在农民比较关心的财务管理、低保救济、种粮直补等问题上,提高透明度,不断推进农村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5、建立农村党员干部激励机制。如选优汰劣制,注重从先进村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干部,对不胜任现职的村干部则及时予以调整,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报酬制度,通过量化标准,严格考核,把工作业绩与报酬挂钩,确保实绩大的村干部收入也高,以奖优罚劣,建立村干部退休退职生活保障金制度,村干部实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以解除其后顾之忧,通过完善各项激励制度激发村干部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想于事、能干事、也会干事的工作局面。
(三)抓班子带队伍,着重一个“强”字,切实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生命力。
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抓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既要抓领导班子建设,又要抓党员队伍的建设,并且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提高农村干部实践“三个代表”的能力。
1、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真正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首先要选配一个好的党支部书记。一是要明确用人标准。鉴于目前农村党员的状况,在注重“德”的前提下,把能否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有无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致富能力作为选用农村干部的重要条件,从思想政治素质、管理能力、掌握实用技术情况、群众信任程度等方面建立村干部任职资格制度,真正把那些党性强、作风正、宗旨意识高、有文化、有本领、德才兼备、清正廉洁、开拓创新、群众满意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班子中来。二是要拓宽用人视野。针对当前农村一些地区村级党组织干部老化,后继乏人的实际,应打破传统的“限定村内人选,固足本村任职”的框框的束缚,坚持多渠道选人,注意从复员退伍军人,返乡知识青年,企业中选拔懂经济、会管理的优秀党员,充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开辟村际交流,机关选派,以强带弱,跨村兼职新途径,配强农村基层班子。同时,也要对正在担任支部书记的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尽快提高他们驾驭市场经济、解决实际问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2、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真正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
首先,要严把组织发展关。要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必须严格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紧扣“三为主”、“三倾斜”,即发展对象在年龄上以35岁以下为主,文化程度上以高中以上为主,以科技示范带头人和致富能手为主,敞开大门,把农村先进分子吸引到党内来。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趋为合理,文化结构明显改善。在发展标准、发展对象、发展方式上实现“四个转变”:由发展“老实听话型”党员向吸收“开拓创新型”党员转变;由吸收“贫民”党员向吸收“富人”“能人”党员转变;由被动“等人上门”向“主动上门”转变;由发展党员“本土化”向“外出务工青年和在家务农人员一齐抓”转变。
其次,要切实抓好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机制。我国的农村党员干部基本上都存在“四多四少”观象,即懂粮食生产的多,懂多种经营的少;懂农业的多,懂二、三产业的少;懂生产领域的多,懂流通环节的少;懂传统生产技术的多,懂现代科学技术的少。因此,必须逐步健全党员教育网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包括强化岗位素质培训,任职资格培训,以及学历培训等。通过集体培训、电视讲座、电化教育、组织考察等方式,强化其政治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加强党员实用技术等致富能力的培养,提高党员“双带”本能,帮助党员干部努力改造世界观,造就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同时鼓励党员干部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引导他们从小农意识中解脱出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起敢闯敢干、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意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使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担当起组织和领导农民群众参与市场竞争,共同致富奔小康的重任。
3、积极帮助农村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免除农村党员的后顾之忧。对过去为党作出贡献的党员要给予照顾,对现在还很贫困的党员要优先支持发展生产,对因天灾人祸造成困难的党员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党员要帮助伸张正义,对老党员平时也要多走访多慰问,对去世的农村党员可由村支部组织召开追悼会,使农村党员干部直接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甩掉“为党奉献几十年,到老却凄惨度日”的后顾之忧,从而激发他们努力为党作贡献的热情。
(四)抓组织求创新,突出一个“精”字,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凝聚力。
一是角色创新。在传统的组织生活中,支部书记是组织生活的“主角”,党员的身份是“观众”,支部书记的“独脚戏”唱得好,“观众”们爱听,组织生活的效果就好。反之,组织生活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切实转变这种“一言堂”的组织生活模式,注意从“角色”上唤起党员的参与意识,让党员真正成为组织生活的主角。组织生活中完全可以尝试由支部书记确定主题,把组织生活分成若干小段,然后通过自荐、“点将”或“轮流坐庄”的方式,由党员各主持一段,这样既可以调动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又能活跃组织生活的气氛,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同样是学习文件材料的内容,有的党支部就尝试由党员各念一段的方式,效果就非常不错。
二是手段创新。过组织生活时,从头到尾把文件念一遍除了强化组织生活的枯燥气氛外毫无实际意义。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事实上,很多组织生活完全可以通过让党员“见”来完成。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很多都可以通过收看电视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对党员进行廉政教育,可以通过组织党员观看教育录像的方式进行。通过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党员们可了解到党的相关知识,获得党组织和其他党员的帮助、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组织生活形式的丰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资条件。
三是形式创新。党的组织生活既要丰富多彩,又要富于政治性,以起到对党员进行有效教育管理和凝聚感召的作用。党的组织生活的形式可以根据内容来确定,应该安排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一些。有的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时,除了安排学习和讨论外,还安排参观学习,邀请参加革命较早的老同志作革命传统报告,访问英雄模范人物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做法都是可取的。青年党员比较多的党组织,应该注意针对青年党员的思想特点,确定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以便让党员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四是时空创新。大多数党员都很反感拖沓冗长、言之无物的组织生活。因此组织生活时间的安排要尽可能简短、紧凑、讲求实效,如有必要可以将时间移置到工作时间之外,同时倡导长话短说的“生活”作风。组织生活的空间如果几年、几十年一成不变,久而久之一样让人生厌。组织生活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尝试从室内移到室外。这种空间的转变对于改变组织生活“光说不练”的作风很有好处。如同样是学习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办公室里读读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就没有组织党员们参加一次义务劳动有意义。
五、抓经济强实力,突出一个“特”字,增强基层组织的发展力。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实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增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践证明,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不仅干部难当,工作难搞,而且党支部腰杆不硬,形不成合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环节是选好经济发展路子,加强经营管理。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从本村实际出发,从本地资源和经济条件上找优势、选路子、挖潜力,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劳则劳。二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要采取积极稳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滚动发展,逐步壮大的方针,一点一滴搞积累。三要坚持富村与富民相结合的原则。富村目的在富民,如果单纯地考虑发展集体经济,不顾富民,那么难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如果只顾富民,不顾集体经济发展,那么,集体公益事业难以开展,村级党的基层组织就失去赖以巩固的物质基础。因此,在选择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时,要充分依靠当地资源、尽可能地兴办那些能够吸纳当地劳动力,能够吸引当地群众积极参与,给本村群众带来实际利益的项目,真正做到“抓好一个项目,富裕一方群众”。

Ⅷ 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根本保障。
一、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多数村主要的收入还是依靠村集体公房的出租和村集体土地的征用。许多村集体经济的好坏是由出租集体公房和征用土地的多少来决定的,并没有广开思路,通过新方法、新途径,大力增强集体经济。
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比较狭小。除县城各村和集镇部分村外,绝大多数村集体土地、山林和公房等资产价值低,开发成本高,难以带来直接效益。
3、部分村干部观念陈旧,能力不强。有些村干部认为党的政策是鼓励发展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已经过时,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在思想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陈旧观念和“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没有大力去开拓新思路,只会抱怨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政策,只会抱怨农村工作难做,村干部难当,他们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没有明确的思路,“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面对新形势只能束手无策。
4、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一方面导致部分村干部敢管,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好坏不关心,另一方面导致管理难度加大,经常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现象,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思考
1、理清发展思路,大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是大力开发集体资源。村土地和林地资源比较丰富的村可以对机动田、机动山进行统一开发,既可以对外承包、租赁,也可以本村自己组织经营,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对于有丰富矿、滩等资源的村,在有效利用、合理开发的前提下,制定长远规划,开发利用,变资源为效益。 二是开展服务创收。村级组织可以根据本地的生产特点举办社会化的服务产业,如农产品流通经营服务实体,农业科技服务实体等,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既为农业生产提供后勤保障,又为集体经济创造收入。三是通过工业强村。一些地理位置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村,可以利用本村的土地、劳力等资源,通过招商引资、集体参股经营的形式,引进资金和技术,在环境保护允许的前提下兴办中小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强村。
2、创新管理机制,形成良好的发展局面。严格规定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则,切实履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搞好民主理财,严格控制各种非生产性开支,管好用好集体资金。做到村务、财务公开、公正、透明,按时公布,让广大村民都来进行监督,一切都在阳光下透明操作,不搞暗箱操作,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
3、配好村级领导班子,强化培训提高。一是注重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真正选把有能力、有本事,会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村干部,二是注重优化班子结构,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龄、知识、优化村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实现村领导班子的最优搭配,达到知识互补、性格相容,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三是开展系统性培训,培训对象要覆盖村干部、村党员和全体村民,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并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确定内容,增强培训的有效性。
总之,只有切实搞好集体经济,壮大了集体经济,才能使老百姓得实惠,我们要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置于农村工作的首位,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热点内容
国企办公室科员工作总结 发布:2021-03-16 21:54:56 浏览:462
关于当前村干部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发布:2021-03-16 21:54:54 浏览:622
企事业单位治安保卫条例 发布:2021-03-16 21:54:46 浏览:263
孝感网红村官 发布:2021-03-16 21:54:30 浏览:663
内蒙省考面试几道题 发布:2021-03-16 21:52:51 浏览:828
马鞍山公务员十级工资是多少 发布:2021-03-16 21:52:35 浏览:712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定义 发布:2021-03-16 21:52:32 浏览:108
广东省公务员考试报名录用管理系统 发布:2021-03-16 21:52:31 浏览:826
2013青海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发布:2021-03-16 21:51:19 浏览:515
浙江湖州公务员培训中心 发布:2021-03-16 21:51:02 浏览: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