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事業單位 » 事業單位文化建設是

事業單位文化建設是

發布時間: 2021-02-25 04:51:00

⑴ 做事業單位文化宣傳海報設計、文化牆設計,的文化建設公司有哪些

廣州瑞顏廣告公司

⑵ 什麼是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其根本任務是什麼

文化事業 文化事業單位,是指在文化領域從事研究創作、精神產品生產和文化公共服務的組織機構。
(一)主要任務是為社會提供精神產品,滿足人民對文化生活的多種需求;
(二)由政府主管部門審定資格,管理形式多樣化;
(三)涵蓋門類多,單位分布廣。
文化事業單位的主要類別是:演出事業單位,包括各類藝術表演團體等;藝術創作事業單位,包括藝術創作院所、藝術中心、音像影視中心等;圖書文獻事業單位,包括圖書館、檔案館、文獻信息中心等;文物事業單位,包括文物保護站、文物考古隊(所)、博物館、紀念館等;群眾文化事業單位,包括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站、宮)、青少年宮、俱樂部等;廣播電視事業單位,包括廣播電台(站)、電視台、轉播台(站)等;報刊雜志事業單位飽括各類報社、雜志社等;編輯事業單位飽括各類編輯部、黨史編纂室、地方誌編纂室等;新聞出版事業單位,包括各類出版社、新聞中心、新聞社等;其他文化事業單位。

文化產業這一術語產生於20世紀初。它最初出現在西方馬克思主義法蘭克福學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一書之中。它的英語名稱為Culture Instry,漢語可以譯為文化工業,也可以譯為文化產業。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和特殊的經濟形態,影響了人民對文化產業的本質把握,不同國家從不同角度看文化產業有不同的理解。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文化產業的定義如下:文化產業就是按照工業標准,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從文化產品的工業標准化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角度進行界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產業的這一定義只包括可以由工業化生產並符合四個特徵(即系列化、標准化、生產過程分工精細化和消費的大眾化)的產品(如書籍報刊等印刷品和電子出版物有聲製品、視聽製品等)及其相關服務,而不包括舞台演出和造型藝術的生產與服務。
事實上,世界各國對文化產業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美國沒有文化產業的提法,他們一般只說版權產業,主要是從文化產品具有知識產權的角度進行界定的。日本政府則認為,凡是與文化相關聯的產業都屬於文化產業。除傳統的演出、展覽、新聞出版外,還包括休閑娛樂、廣播影視、體育、旅遊等,他們稱之為內容產業,更強調內容的精神屬性。
2003年9月,中國文化部制定下發的《關於支持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文化產業界定為:「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文化產業是與文化事業相對應的概念,兩者都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和現代生產方式的不斷進步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2004年,國家統計局對「文化及相關產業」的界定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所以,我國對文化產業的界定是文化娛樂的集合,區別與國傢具有意識形態性的文化事業。
盡管世界各國對文化產業從不同角度進行了不同的定義,但文化產品的精神性、娛樂性等基本特徵不變,因此,文化產業是具有精神性娛樂性的文化產品的生產、流通、消費活動。(摘自胡曉明、肖春曄編著《文化經紀理論與實務》,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4年,國家統計局在與中宣部及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同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從國家有關政策方針和課題組的研究宗旨出發,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將文化及相關產業概念界定為: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
根據這一概念,文化產業的范圍為:
1、 為社會公眾提供的實物形態文化產品的娛樂產品的活動,如書籍、報紙的出版、製作、發行等。
2、 為社會公眾提供可參與和選擇的文化服務和娛樂服務,如廣播電視服務、電影服務、文藝表演服務等。
3、 提供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務,如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圖書館服務、文化社會團體活動等。
4、 提供文化、娛樂產品所必須的設備、材料的生產和銷售活動,如印刷設備、文具等生產經營活動。
5、 提供文化、娛樂服務所必須的設備、用品的生產和銷售活動,如廣播電視設備、電影設備等生產經營活動。
6、 與文化、娛樂相關的其他活動,如工藝美術、設計等活動。

⑶ 我國文化建設今後的重點工作

一、要加快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回要求,加快答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穩步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加快推進文化管理體制改革。
二、要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按照體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堅持政府主導,加大投入力度,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三、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認真落實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精心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推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新的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要精心打造中華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四、要加強對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真正從群眾需要出發,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優良傳統,吸收借鑒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眾喜愛、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精品力作。要引導廣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單位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

⑷ 事業單位怎樣搞好文化建設

首先呢,事業單位文化是由企業文化而來。
企業文化最開始是美國企業對日本企業的定義版
同樣的管理,美國要權23級,而日本企業只要17級
我要說的是企業文化是有企業員工個體的工作效率而來的
可以從事業單位員工個體的工作效率著手

⑸ 如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事業單位文化建設

事業單位(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是指國家以社會公益為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因此,事業單位的文化建設必需圍繞當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展開。
黨的十八大首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括凝練為12個詞,即國家層面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個人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理論自覺和文化自信,由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軟實力」,其作用相比事業單位的「硬實力」更加潛移默化,更能影響事業單位的前進和發展[1]。因此,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事業單位文化建設的關系,對於發展事業單位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升事業單位文化「軟實力」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事業單位的概念及其功能
事業單位一般是由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其人員與公務員性質不同。我國有關法律法規對事業單位的定義主要有兩個:一個是1998年國務院發布,2004年修訂的《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另一個是199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定義為:「依法成立的,從事公益事業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教育機構、科學研究機構、醫療衛生機構、社會公共文化機構、社會公共體育機構和社會福利機構等。」主要包括各級黨政機關,教科文衛,以及新聞出版、體育、環境監測、城市建設等,此外,還有一些機關的附屬機構和法律服務所等,大體可以分為「參公(即參照公務員)」、「全額撥款」、「財政補貼」、「自收自支」四類。它的三大功能特徵:服務性、公益性和知識密集性。
二、事業單位文化的現狀
馬克思曾經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本文由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是他們的實際生活過程。馬克思的這一論斷表明,文化作為人類的精神活動,一定是建立在某種具體的特定時代的「實際生活過程」基礎之上的。觀念的東西不是憑空產生的,而不過就是對社會存在的一種客觀的反映而已。所以,馬克思又說:道德、宗教、形而上學和其他意識形態,以及與它們相應的意識形態便失去獨立性的外觀。它們沒有歷史,沒有發展;那些發展著自己的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的人們,在改變自己的這個現實的同時也改變著自己的思維和思維的產物。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2,3]
考察當代中國事業單位文化的現狀,對於我們深入領會「為什麼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事業單位文化建設?」這一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主流方面看,當代中國的事業單位文化是好的,但消極的、錯誤的甚至腐朽的文化因素也存在於其中。
一是價值觀念錯位。一方面,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消費主義、物質主義盛行;另一方面,受價值相對主義、價值虛無主義的影響,使得當今中國的事業單位文化存在著「重肉體不重靈魂」的現象,相對主義和虛無主義都有一定市場,在某些層次的人群中還有較大市場,如貪污、行賄、受賄、講排場等。
二是嘲弄理想,否定崇高,解構普遍價值。本來,從人的生命存在本質出發,文化必然包含著兩種既相區別,又相聯系的品格,即世俗性品格和超越性品格。文化的世俗性品格可理解為文化的如下品格特徵,即肯定現世生活,力求從現世生活本身尋求其合理性與合法性依據,而文化的超越性品格則意味著一種文化不簡單地迎合現世生活,而是與現世生活保持一種自覺的疏離;它關注生命的永恆存在和終極意義,力求提供一種供人棲息的終極的安身立命之所。馬克思指出,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馬克思認為物質生活本身正是歷史的「世俗基礎」。就這一點而言,現世生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並不需要從它自身之外去得到說明。但是,立足於現世生活來闡釋生命存在意義的立場,是以迴避對生命之終極歸宿的思考為前提的,它不直面生命的另一面即死亡,從而將個體生命的悲劇意識淡化了。然而在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發展過程中,世俗性的一面被大大強化而超越性的一面則大大弱化了,這就導致了人們只關注當下的、個體性的利益追求,而忽略了未來的理想提升,嘲弄理想、否定神聖與崇高,解構普遍價值,成為當今中國事業單位文化中的一個令人矚目的現象。[4]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事業單位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黨的十八大提出「三個倡導」,並且強調要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社會核心價值觀引領事業單位文化建設,踐行核心價值觀,實現事業單位文化建設的健康科學發展。在事業單位文化的宣傳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於規范事業單位職工的價值觀念,讓和諧替代事業單位的不良風氣,營造「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有利氛圍,要讓事業單位職工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建設我們和諧的精神家園。事業單位在傳承文明、公益服務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事業單位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主戰場,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事業單位文化建設。首先,以「和諧」為主導價值,決定了事業單位發展的方向;其次,以「平等」為普適價值,在構建和諧事業單位的進程中,使事業單位文化建設具有共同的理念;最後,以「公益服務」為基本價值,為事業單位精神文化提供廣泛的文化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了唯物史觀與認識論、價值觀與實踐論的有機統一。在事業單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但符合事業單位文化的發展需要,而且符合事業單位職工思想道德觀念轉變的需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事業單位的主流意識形態,這將為我國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制度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是引領社會進步創新的精神旗幟。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事業單位文化建設的具體路徑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構建體系、達到共鳴。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事業單位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把學習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事業單位文化建設納入黨政領導班子的重要議事議程,常抓不懈,形成長效機制。
文化從上面來到下面去,要達到心與心之間的溝通與共識非常重要。主要包括:建議事業單位文化建設的組織體系,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制訂並發布文化建設實施方案;完成對文化核心理念、文化理念、執行理念的提煉,並形成對其內涵的闡釋,使職工通過對事業單位文化認識、認知、認同,達到共鳴於心。[5]
2.踐行理念、強化調查、深入研究、推進實施。事業單位能否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事業單位文化建設,提高職工思想政治素質,主要的問題是領導者自己是否懂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否突出文化對制度的引導和規范,推進文化與制度匹配,持續優化事業單位競聘用人制度,進一步優化人員結構,實現人崗薪匹配和「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幹部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對文化建設體系的整體實施狀況作出階段性總結,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要結合單位實際情況進一步優化、完善、創新。
3.注重總結、加強宣傳、相互借鑒、共同提升。事業單位的理念工作者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種高度抽象的社會思潮轉化成體現中國特色,大眾接受的話語表達方式,要將工作中積累的經驗進行認真梳理、總結,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推廣,形成強大的宣傳合力和濃厚的輿論氛圍,使其他單位或個人在親身體驗與氛圍感染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認同並轉化為自覺行動。
五、結語
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中華民族富於進取的思想品格和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實踐相結合的偉大成果,在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價值體系中居於主導和支配的地位,具有服務經濟、服務政治和服務社會的三大責任。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事業單位文化建設,不是強制,更不是思想文化上的專制,而是當代文化領域中處理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之間關系的一種獨特方式,其特點是和平、平等、協商與對話。因此,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事業單位文化建設是充分發揮事業單位公益服務的根本。

⑹ 為什麼文化事業是中國特有術語

(3)
1、回顧人類社會發展歷程,從原始部落的「圖騰崇拜」到現代社會的「信息高速公路」,說明 。環顧我們身邊的生活,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社區文化,還有網路文化等,說明 。
在都市,摩天大樓、公園、游樂園、音樂廳、體育館、電影院等,構成了繁華的文化景觀。在鄉鎮,人們利用集市和民間傳統節日,開展生動活潑的文化活動,文化活動更具特有的鄉土氣息。說明 。
2、文化是 。既包括 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 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3、文化是人們 的產物。但每人的文化素養需要
4、一個時代的文化、審美等等,必然表現在這一時代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甚至表現在這一時代的雕塑、建築、時裝等各種文化藝術形式中。說明
5、150多年來,《共產黨宣言》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第一個綱領性文件,被譯成20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出版,對世界范圍內的社會主義實踐,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說明
6、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
那種認為只要物質條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會好起來,物質條件差一點,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觀點是不正確的。因為 。
文化始終推動著一國經濟、政治和社會和發展( )
7、我國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

是因為
8、我們積極開展社區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活動,使社區居民受到優秀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說明 、
9、獻「哈達」是我國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種禮節,當泰國人互相打招呼時會以雙手合十,狀似禱告。說明
除此之外,文化還影響 。
10、長城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參觀者無不為之震撼,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這表明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 的特點。「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這表明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 的特點。
11、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是 ,為什麼
12、杜甫、范仲淹的詩表現了詩人先人後己的高尚情懷,李白的詩具有不事權貴、正氣凜然的氣質。詩詞中憂國愛民、正氣凜然的情操感染了具有進步思想的人,說明 。因此,
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義勇軍進行曲》能鼓舞人們永遠以昂揚的精神繼續前進。它唱出了民族自信心,敢於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說明 。人們在閑暇之餘,進行觀光旅遊,網上沖浪,穿衣講「服飾文化」,吃飯講「飲食文化」,住房講「建築文化」等,由此可見 。
13、從 和 中,人們能夠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蘊涵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慶祝民族節日是
。 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不僅對於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14、我們所說的文化多樣性,主要是指 。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 起著 、 的作用,是這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 。
15、文化傳播的途徑: 、 、
16、文化傳播的手段: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傳媒大體經歷了 等發展階段。傳媒真正開始面向大眾傳遞信息,是以 為標志的。 是社會生活中最直觀、最常見、最豐富的傳播現象,具有傳播渠道多、方法靈活、意義豐富、反饋及時的特點。 具有傳播同網、全球同時、受眾主動、雙向互動的特點。 用精練的語言傳達豐富多彩的內容,不僅具有娛樂性,還具有情感性、藝術性耙哲理性,讓人回味無窮。大眾傳媒的作用

17、文化交流的意義:
所以,我們要做 ,既要 又要
18、我國傳統文化崇尚「浩然正氣」,今天我們強調領導幹部要「講正氣」,同時賦予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新內涵,這說明傳統文化具有 。我國傳統文化中「貴和」思想,今天仍顯現於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努力中,同進獲得了社會主義的新內涵,這體現了傳統文化具有 的特點。人們會「每逢佳節備思親」,台灣海峽會引起兩岸同胞最大的「鄉愁」,這體現了傳統文化具有 的特點
19、傳統文化的繼承表現在 、 、 、 的繼承。 被稱為凝固的藝術,是展現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 被稱為民族精神的火炬。
20、如何繼承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
21、如何對待傳統文化:
22、文化繼承和發展的關系是 ,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23、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1)教育是 活動,具有 、 、 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的 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教育能夠以 過程,使人們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獲得既有的文化財富,「 」從事文化創造。(3)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24、 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准所在。
25、「學習型社會」的核心內涵是 , 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是 ,根本目的是
26、文化對社會的影響:
(1)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2)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理解文化在綜合國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3)文化的性質對文化有不同影響。
27、文化對人的影響:
(1)文化對人影響的途徑 (2)理解文化對人的影響的表現
(3)文化影響人的特點(潛移默化≠消極被動;三觀的重要性)
(4)說明文化對塑造人生的作用(怎樣增強精神力量、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的關系)
28、區別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P29-30);理解為什麼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9、理解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民族文化的作用)
30、文化的繼承、發展與創新:
(1)理解傳統文化特徵、作用;說明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16個字,具體闡述如何辯證地對待P43);
(2)理解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不斷推陳出新,革故

⑺ 什麼是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回社會答服務組織。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根據國家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精神,事業單位不再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而分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還新興了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事業單位和社會資本舉辦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

(7)事業單位文化建設是擴展閱讀:

事業單位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單位、非公益性職能部門等。它參與社會事務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宗旨是為社會服務,主要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

其上級部門多為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政府職能部門,其行為依據有關法律,所做出的決定多具有強制力,其人員工資來源多為財政撥款。事業單位的登記在編制部門進行。事業單位與職工簽訂聘用合同,發生勞動爭議後,事業單位進行人事仲裁。

⑻ 如何將廉政文化深入到事業單位文化建設

廉政文化作為一種新型的文化現象,相對於制度建設、源頭治理等治本措施來說,具有更深層的潛移默化作用。發展廉政文化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的要求,是保持共產黨人先進性的要求,也是建立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要求。不斷提高預防腐敗能力,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更是需要以廉政文化為支撐和動力。 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領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的一個重要創新。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要把廉政文化建設作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並進一步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的工作機制,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整體合力。要倡導廉政文化,促進全社會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風尚。所謂廉政文化,就是人們關於廉政的知識、信仰、規范和與之適應的生活方式、社會評價等。一種文化一旦被人們所接受,它對人的行為和社會價值取向的影響將是根本性、長期性、廣泛性的。廉政文化作為一種新型的文化現象,相對於從制度建設、源頭治理等治本措施進行反腐斗爭來說,具有更深層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把受到紀律處分比作受傷,把開除黨籍結束政治生命比作死亡,盡管受處分的人未必全因腐敗問題,但因腐敗而倒下的人數肯定超過「三大戰役」我軍傷亡人數。因此,在幹部隊伍中大力推動廉政文化建設,深刻認識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一、現階段廉政文化建設的現狀 (一)廉政文化建設主體偏離。廉政文化能體現一個地區精神文明建設和政治文明建設的發展狀況,反映一個地區和社會廉政狀況與水平,因此,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理應成為廉政文化建設的主體,但從目前的實際來看,廉政文化已成為各級紀檢監察部門負責承辦的一項具體工作,已在很多地區形成紀檢監察部門「單兵作戰」的模式,導致社會認同度不高,各單位被動參與應付的局面,使廉政文化的功效無法得到有效發揮和體現。 (二)廉政文化建設的客體不明。先進的文化要表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意志,需要廣大群眾的參與、傳承和發揚,從而使其深深熔鑄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但在具體工作中,往往把行政單位及幹部作為廉政文化宣傳的主要對象,加強黨風黨紀、廉政勤政教育,而對企事業單位和廣大群眾的教育宣傳基本上處於邊緣地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使廉政文化缺乏群眾基礎,大大降低了廉政文化的滲透力、感染力和影響力。 (三)思想認識存在偏差。由於主體的偏離,從領導到一般幹部普遍存在廉政文化建設是各級紀檢監察部門的事,只有紀檢監察部門安排就去落實,錯誤的認識,導致各單位幾乎不會主動去參與廉政文化建設活動。 (四)群眾基礎薄弱。由於宣傳教育力度不夠,目前大多數群眾對廉政文化建設的概念比較模糊,一談到「廉政文化」就認為是黨委、政府的事,是領導幹部的事,與一般幹部和普通群眾沒多大關系,導致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廉政文化建設的氛圍不夠濃厚。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目的不明確。個別地方和單位對廉政文化建設盲目應付,聽說要檢查,突擊抓一下,年終要考核,臨時湊一下。有的缺乏工作的主動性,沒有科學、完整、可操作的規劃,所以導致工作無頭緒,建設無效果。其原因主要是認識上的偏差,沒有認真研究廉政文化的特點,忽視了廉政文化建設的重大現實意義。一是把廉政文化等同於廉政教育,認為廉政文化建設就是「上黨課、做報告、樹典型」等活動;二是把廉政文化建設的對象等同於領導幹部,不少黨員幹部認為廉政文化建設的重點是防止領導出問題,自己既不掌權,也不管錢,更不管人,想腐敗也不可能,沒有腐敗的條件,在全社會開展廉政文化建設是多餘的「形式主義」、是「領導生病,給群眾吃葯打針」。三是把廉政文化等同於清官文化,一些地方正在開展的廉政文化建設,大都是以封建社會的「清官」作為廉政宣傳的典型,古代清官成了今天廉政文化建設的形象代言人。 2、發展不平衡。少數地方存在著廉政文化建設「三熱」、「三冷」的不平衡現象。即社區熱,機關冷,少數單位和部門領導不重視,職工不了解,工作無部署,任務不明確,口號多,內容少;紀檢機關熱,其他部門冷,紀檢機關跳「獨腳舞」,其他部門不參入「大合唱」;城鎮熱,農村冷,極個別地方甚至還沒有將廉政文化建設列上工作日程。產生的原因是對廉政文化建設研究不夠深入,有的認為廉政文化建設可抓可不抓,所以能推則推,能拖則拖,把廉政文化建設當著分外事;有的認為廉政文化建設抓多抓少都一樣,所以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還有人認為,廉政文化作為一種新型的文化現象,相對於制度建設、源頭治理等治本措施來說,具有更深層的潛移默化作用。發展廉政文化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的要求,是保持共產黨人先進性的要求,也是建立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要求。不斷提高預防腐敗能力,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更是需要以廉政文化為支撐和動力。 3、機制不順暢。主要表現是:工作有制度,但措施乏力;工作有班子,但參與其中的少,責任有分解,但狠抓落實的少。究其原因是,目前廉政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機制、廉政文化教育機制,廉政文化考核檢查機制和廉政文化建設分工合作機制,不配套、不健全、不規范、不完善,與現在的建設形勢不適應,導致少數部門沒有真正把廉政文化建設作為自己的事情來落實,特別是資金投入不足已成為影響廉政文化建設的最大阻礙。 4、從面上的整體表現看,廉政文化佔領的社會市場不寬。無論是城鎮街道、還是農村村部等公共場所,最耀眼的是商品廣告,而廉政文化公益廣告難覓影蹤;書店、圖書館、閱覽室、音像製品店是文化氛圍最濃的地方,但這些文化場所的廉政文化書籍、報刊、影碟很少。同樣在思想領域,廉政文化仍面臨著腐朽文化的嚴峻挑戰,「關系學」、「厚黑學」、「潛規則」為人們津津樂道,還有一些群眾自覺接受廉政文化的主動性不高,不少人認為接受廉政文化的對象應該是領導幹部、黨員幹部,自己無職無權,沒有腐敗的條件,接受不接受廉政文化無所謂。當然,更多的人還是認可廉政文化的熏陶作用,但是仍認為廉政文化的滲透速度太慢,效果不明顯,不如嚴刑峻法來得實在。 5、從整體的組織情況看。一是意識問題,廉政文化還沒有形成長抓不懈的意識,上級安排了就抓,階段任務完成後,一般都沒有繼續堅持廉政文化建設的延續性。二是協調問題,廉政文化建設與法制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脫鉤,三種文化本當相輔相承、相互促進,但由於主體不同,廉政文化建設沒有得到與法律法規、公民道德宣傳陣地的有效結合,法律法規知識及公民道德也沒有利用廉政文化建設載體進行大力宣傳。三是方法問題,廉政文化在整個文化領域中,還沒有占據到主流位置,活動不多,內容不豐富,因此群眾參與的廣泛度不夠。 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領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的一個重要創新。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要把廉政文化建設作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並進一步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的工作機制,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整體合力。要倡導廉政文化,促進全社會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風尚。所謂廉政文化,就是人們關於廉政的知識、信仰、規范和與之適應的生活方式、社會評價等。一種文化一旦被人們所接受,它對人的行為和社會價值取向的影響將是根本性、長期性、廣泛性的。廉政文化作為一種新型的文化現象,相對於從制度建設、源頭治理等治本措施進行反腐斗爭來說,具有更深層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把受到紀律處分比作受傷,把開除黨籍結束政治生命比作死亡,盡管受處分的人未必全因腐敗問題,但因腐敗而倒下的人數肯定超過「三大戰役」我軍傷亡人數。因此,在幹部隊伍中大力推動廉政文化建設,深刻認識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三、對深入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加強廉政文化建設要立足當地實際,明確主體,突出特色,分層推進,重在群眾參與。 (一)以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黨員幹部為重點對象,認真開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動,增強黨員幹部的廉潔自律意識。 1、突出重點,推進廉政文化建設。一是加強黨員幹部思想道德建設。以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為重點,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教育,增強黨員幹部的思想道德防線,使廣大黨員、幹部始終保持對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任何時候都不動搖。二是開展黨風黨紀教育。堅持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教育,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教育。深入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引導廣大幹部黨員幹部認真履行黨員的權利和義務,知榮辱、增黨性、樹行風,打牢廉潔從政的思想政治基礎。三是開展紀律教育。重點學習《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規定匯編》、《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中紀委嚴格禁止利用職務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規定》,中紀委二次全會、國務院廉政會議、省第十一屆紀委二次全會精神等內容,增強幹部職工勤政意識、廉政意識和遵紀守法意識。四是開展宗旨教育。教育黨員幹部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和公僕意識,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准,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真心實意為群眾多做好事、多辦實事,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永做人民的忠實公僕。五是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組織黨員幹部認真學習《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各行各業職業道德規范,引導大家模範遵守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六是開展典型示範教育和警示教育。以身邊的先進典型人物為榜樣,開展典型示範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學習先進人物忠於黨和人民、忠於職守、心繫群眾、勤奮敬業、勇於奉獻的精神,教育廣大幹部職工牢記黨的宗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陳良宇等反面教材為例,經常開展警示教育,引導廣大黨員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增強清政、廉政意識。七是開展反腐倡廉教育。組織黨員幹部學習黨和國家的有關法紀條規,把反腐倡廉教育貫穿於黨員幹部培養、選拔、管理、監督等各個方面,堅持教育與管理、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督促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加強黨性修養,增強自律意識,常修為官之德、不斷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2、創新形式,豐富載體,增強廉政文化建設的滲透力。一是懸掛廉政格言警句。在機關辦公場所醒目位置懸掛廉政格言警句和廉政圖片,警示和教育黨員幹部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兢兢業業工作。二是上好廉政黨課。各單位一把手帶頭,開展「上好一堂課,教育一片人」活動,向全體黨員幹部講授廉政課,提高全體黨員幹部拒腐防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三是開展情趣健康的文體活動。各單位要廣泛開展愛讀書、讀好書及各類技能演講和文體比賽等活動,不斷豐富幹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培養幹部情趣健康,明禮誠信的良好風尚。四是開展廉政知識競賽。及時組織幹部參加廉政演講、預防職務犯罪、文明禮儀等知識競賽,增強黨員幹部的廉政意識。五是要在各鄉鎮、基層單位辦公區懸掛《八榮八恥》等廉政展示牌或宣傳畫,在村社設立閱覽室,購買廉政書籍,設立廉政文化宣傳欄、廉政信箱,擴大宣傳面,拓寬社會監督渠道。 (二)突出地區特色,將廉政文化融入更多文化發展范疇,增強廉政文化的感染力。 1、突出特色,增強廉政文化吸引力。一是充分發揮少數民族群眾「能說話就能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的優勢,將廉政文化融入民族藝術之中,以「原生態」的方式表現出來,使少數民族群眾在潛移默化中認知、感悟、積淀、傳承,從而增強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二是加大正面宣傳引導力度,在宣傳內容上大力宣傳王瑛等先進典型,用健康向上的、先進的廉政文化佔領農牧區群眾的思想「陣地」,築牢農牧區黨員幹部的思想道德防線。 2、著力挖掘、提高民間傳統藝術的感染力。要進一步加強對民間藝術的整理保護工作,及時提煉文化中先進的文化理念,深入挖掘開發民俗文化、草原文化,整合文化資源,結合新時代的廉政文化特色,以民間彈唱等廣為人知的方式發揚和傳承廉政文化理念,使其融入民間藝術之中,以民間獨具特色的方式進行廣泛傳播,形成獨特的區域文化,促進民族區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3、宏揚地方民族文化,增強群眾的凝聚力。廉政文化宣傳要突出實際,要貼近群眾,要依託群眾的信仰來開展宣傳教育。要將阿肯彈唱等本地民族文化與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理念相結合,通過設立文化中心、文化長廊來研究、傳播先進文化,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在潤物無聲中傳承廉政思想、廉政觀念、廉政理論,顯現廉政教育效果,增強黨的感召力、佛教文化的滲透力和群眾的凝聚力。 (三)以人為本,突出大眾性和廣泛性,引導群眾廣泛參與廉政文化建設。 1、貼近群眾生活,大力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群眾喜聞樂見的廉政文化創建活動。一是以人為本,增強廉政文化的說服力。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發揮文化潛移默化的特點,通過有聲、有色、有形、有情的宣傳活動和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寓教於樂的文化活動,增強廉政文化的說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和親和力。二是以社區和村社為單位,充分發揮黨風廉政「大宣教」優勢,利用板報、廣播、電視、牆報、電影、廣告等形式,加大廉政文化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廣大幹部群眾參與反腐倡廉的熱情。 2、拓寬廉政文化宣傳渠道,開展形式多樣的反腐倡廉教育。堅持黨員幹部和廣大人民群眾是廉政文化建設的主體,以內容豐富和通俗易懂的活動形式,提高廉政文化的滲透力和有效性。一是開展廉政文化進農牧區活動。採取文藝搭台,法律法規政策唱戲,「送法送書送戲」到農村牧區等活動,把廉政文化建設與創建文明鄉鎮、文明村、文明家庭活動相結合,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黨風廉政方面的書籍、資料、圖片、宣傳頁及相關知識等送到農村牧區,營造廉政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二是開展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以寓教於樂的形式,向學生進行法律法規和愛國主義教育,宣傳廉政文化,傳播廉政知識,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接受教育。同時,加大對網吧和文化市場的監管,凈化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開展廉政文化進市場活動。以「誠信經營、廉潔自律」為主題,把廉政文化融入企業生產經營和市場監管之中,在經營戶中經常開展誠信經營、守法經營、廉潔經營教育等活動。組織開展文明市場、星級市場、先進私營企業、五好個體戶、誠信經營戶等評比活動,樹典型,促新風。同時,在廣大個私經營戶中開展廉政知識競賽、知識測試、文體比賽等活動,組織經營戶觀看廉政電影,在市場內發布廉政公益廣告、張貼廉政標語、懸掛廉政宣傳畫,營造濃厚的廉政文化氛圍。四是開展廉政文化進社區活動。緊扣反腐倡廉這一主題,以文藝節目、書畫展覽、法規宣傳等形式多樣的方式,把廉政文化建設與創建社區文化、平安社區等工作結合起來,開展行之有效的宣傳活動,在社區唱響反腐倡廉的正氣之歌,讓社區群眾在休閑娛樂的同時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五是開展廉政文化進家庭活動。以「爭當廉內助、樹立好家風」為主題,開展黨員幹部家庭助廉教育活動。加強對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配偶子女的教育,通過贈閱廉政書報、開展「說廉、頌廉、思廉、守廉」等活動,增強黨員幹部家屬的廉潔意識,築牢黨員幹部拒腐防變的家庭防線。利用節假日和婚喪嫁娶等時機,向領導幹部家屬發廉潔提示信、慰問函,告知廉潔從政紀律規定。把家庭助廉教育與家庭美德教育結合起來,開展創建廉潔家庭、評選「廉內助」等活動。及時總結先進典型,在全社會廣泛進行宣傳。積極引導黨員幹部家庭帶頭移風易俗,倡導清廉勤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 (四)綜合手段,立體推進廉政文化 一是發揮各種文化陣地的作用。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各種媒體,大力宣傳廉政事、編寫廉政書、拍制廉政片、倡導廉政風,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教育的效果。 二是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創新載體,積極構建廉政文化信息平台。如在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開辟廉政欄目,設立廉政論壇,定期播出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專題片,舉行論壇活動。將廉政文化向互聯網路這一全新的領域傳播,運用互聯網,通過有效的信息交流,解惑釋疑。 三是發揮先進典型人物的榜樣和示範作用。在機關幹部中,向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任長霞等楷模學習,重新加大這些典型的宣傳力度,有助於在全社會弘揚正氣,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向他們看齊,增強用先進典型激勵自己、對照自己、警示自己的自覺性,從而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先進典型的樹立、宣傳,對廉政文化的培育可以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和導向作用。此外,也可以通過宣揚身邊的先進人物,在黨政機關大力倡導廉潔奉公、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公道正派的社會文化,營造機關廉政文化氛圍,規范機關工作人員的思想和從政行為,增強機關工作人員的廉潔從政意識,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形象,鼓勵廣大黨員幹部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 四是建立廉政測評機制。通過開展評議機關等活動,置群眾監督之下,把廉政文化建設與加強各級領導班子思想建設、與機關幹部思想作風建設、與黨風廉政責任制落實、與反腐倡廉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定期進行調查、測評。廉政測評,不僅可以吸引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更加關心廉政建設,參與廉政建設,支持廉政建設,弘揚廉政的社會氛圍,量化方式本身也是一種最直觀、最便捷、最科學的方式,大力倡導這種方式,對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工作和搞好廉政文化建設,都是十分有意義的。 大力推動廉政文化建設,堅決摒棄「非廉」文化的影響,是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構建黨風廉政教育體系,永葆黨的先進性的客觀要求,也是認真貫徹落實中紀委十七屆三次全會和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有效預防和治理腐敗的重要措施。開展廉政文化建設,在全黨全社會營造尊廉崇廉的氛圍,積極探索反腐倡廉新途徑;加強對廉政文化意義和作用的深入思考,從而運用廉政文化的獨特作用,推動反腐倡廉工作不斷深入。

⑼ 文化對國家建設的作用是什麼

1、文化建設對經濟、政治、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均有促進作用。

文化是軟實力,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不可忽視和不容低估的巨大作用。在後工業社會時代,隨著服務、文化消費的愈益壯大,國際間的競爭越來越體現為以文化為背景的綜合國力競爭。加強文化建設可以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擴充我國競爭優勢和文化吸引力。

2、文化建設對於引導社會思潮,滿足人民需求具有直接功效。

在物質相對豐裕的當今社會,人們的文化消費成為消費新的亮點和增長點,同時信仰迷茫、精神空虛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著力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可以導引社會情緒,引領思想力量,分流精神壓力,增進國民福利,提高幸福感指數。

(9)事業單位文化建設是擴展閱讀:

文化建設的任務:

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就是用當代最新科學技術成就提高人民群眾的知識水平,通過合理和進步的教育制度培養社會主義一代新人,並用最能反映時代精神的健康的文學藝術和生動活潑的群眾文化活動來陶冶人們的情操,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

為此中共中央開展了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豐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動了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對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熱點內容
國企辦公室科員工作總結 發布:2021-03-16 21:54:56 瀏覽:462
關於當前村幹部工作現狀調研報告 發布:2021-03-16 21:54:54 瀏覽:622
企事業單位治安保衛條例 發布:2021-03-16 21:54:46 瀏覽:263
孝感網紅村官 發布:2021-03-16 21:54:30 瀏覽:663
內蒙省考面試幾道題 發布:2021-03-16 21:52:51 瀏覽:828
馬鞍山公務員十級工資是多少 發布:2021-03-16 21:52:35 瀏覽:712
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定義 發布:2021-03-16 21:52:32 瀏覽:108
廣東省公務員考試報名錄用管理系統 發布:2021-03-16 21:52:31 瀏覽:826
2013青海教師招聘考試真題 發布:2021-03-16 21:51:19 瀏覽:515
浙江湖州公務員培訓中心 發布:2021-03-16 21:51:02 瀏覽: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