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干部 » 2群众对村干部有意见

2群众对村干部有意见

发布时间: 2021-02-26 14:45:06

『壹』 农村对村干部学习群众路线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举措,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就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提出一些建议:
一、以身作则,切实树立“服务群众”精神
“风正则百官皆守,风不正则百弊俱生”,干部的作风问题,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因此,党务者工作者要始终保持廉洁自律。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微、慎欲”,切实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推进事业发展的能力。
在工作中注意找准个人位置,摆正同志关系,维护班子团结,置身于党的领导和群众监督之下。协调工作,积极配合,密切联系,谦让有序。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原则,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倡导并落实“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理念,广泛深入地了解党员群众的真实想法,充分与机关基层、各行各业的工作性质、人员情况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坚持把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作为领导工作、思考问题、推进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同时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在与群众接触交流中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在人民群众关注下开展反腐倡廉建设。要把尊重群众权利作为发挥群众力量的前提和基础,以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突破,以深化党务、政务公开为平台,以广泛宣传教育为手段,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建议权,维护群众在管理基层事务上的话语权,以群众的力量推动基层的和谐发展。把握群众需求,讲求实效、避免务虚。真正做到以廉政取信于民,以勤政造福于民。
二、立足实际,有效开展实践活动
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区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我们应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求教基层、问计于民。把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作为开展这次活动的重要要求,把强化干部作风建设作为这次活动的重要方向,贯穿到整个活动始终。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把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的宗旨意识教育作为重点教育,全力抓好党的理论武装,切实通过开展活动打牢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基础。在实践活动中,一是各级党组织应以理想信仰和宗旨意识的学习教育为侧重点,贴近时代、创新方式,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实效性。真正让党务工作者在思想上受到触动、行为上受到管束。二是各级党组织应积极采取务实有效的各类培训和党性锻炼等方式,提高为人民群众办事服务的水平能力。能够做到“以人为镜,整理衣冠”,立足实际,权衡并调整工作方式,让广大群众受益满意。三是各级党组织应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出台更多更好的惠民、利民、爱民和让民政策、举措。同时,也要对群众反映的损害和侵占其利益、为官不廉不正的人和事、为民不求真务实的问题,积极回应,严肃查处,切实提升党的公信力和群众的满意度。四是各级党组织应把各类宣传媒体监督作为开展这次活动的借力。运用网络科技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要善于借助各个宣传媒体信息平台作用,更好更全面地实现党与人民群众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工作上的零距离贴近。只有做到活动的公开、透明、及时、广泛,把各新闻媒体真实的宣传报道作为我们更好开展活动的有效督导和鞭策,就能占领宣传党的正能量的舆情制高点,才能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沟通与理解,才会最广泛地凝聚和汇集党同人民群众的共识。五是各级党组织应把建立健全群众路线长效机制作为开展这次活动的重要工作。在活动中,必须把建立健全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积极从党的历史中去继承好传统、发扬好作风,认真从当下的党建工作、党建活动中总结好经验、创新好做法,实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常态化。
总的来说,顺利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可以更好地提升党的形象、增强党员素质、改善社会环境和推动经济发展。此次活动的开展必将有效地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必将有力地加快美丽通辽的各项建设。

『贰』 群众对村干部工作不满意怎么办

一个群众,手里无权无势怎么和村干部抗衡呢,而且都是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关系弄僵了也不好,好多事情都得通过村官才能办理,对于村干部一些模糊不清的态度和事情,也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了。

『叁』 村干部让人民群众提意见怎么写

你可以说要管他的,采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呢,观察观察。官方的采取人民群众的意见,然后呢?让他们可以尽情的说出来。

『肆』 对加强村两委和村干部的监督有哪些建议

思路是:
1,设定合来理源、全面的内容,建立完善村两委班子和两委成员定期报告制度;
2,设定合理、配套的内容,建立对两委班子及两委成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制度。
这样的思路,看起来简单,但实行起来难度极大。
主要的难度就在于监督之后,一旦发现问题,如何处理才是最棘手的。
首先,农村干部不像行政干部,撤掉一批之后有的是后备人选,从工作称职的角度衡量,优秀的农村干部的可选范围很小、人数很少。虽然,在两委班子换届选举时竞争激烈、甚至贿选问题时发,但多数人看中的是当选后的权力和利益,很少有从工作大局着眼的。
其次,村委会的干部是选民直选产生的,乡镇党委、政府对有问题的村委会成员处置起来很是难办。
故此,对农村两委班子以及两委成员的监督是宏观的考量,对有大问题之人绝不姑息,该如何处理就如何处理,而对于工作瑕疵的问题就只能以帮助提高为主了。

『伍』 如何增进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和理解

在农村工作,发现一种现象:一些村干部完全有能力解决好的事情,群众不找村干部,而是去找乡镇主要领导,甚至是县委书记、县长。这种现象值得高度关注。这说明当前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在拉大,信任出现危机。长期下去,既影响农村发展稳定,又影响村干部的形象和工作热情。有效化解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信任危机”问题,已然成为摆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崭新课题。

一、群众不信任村干部的主要表现

群众为什么不信任村干部?加以分析,有以下五种情形:一是质疑村干部的道德品质。一些群众认为,现在国家的政策都很好,但在涉及群众的利益分配上不公,存在由关系亲疏决定,关系好的就是低保户、优待户、救济户,关系不好的,再困难也只能“靠边站”。二是质疑村干部的能力素质。现在许多群众常年外出务工,在务工的同时,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返乡后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不大,加之一些村干部本身学历低、见识浅,深感能力差,还不如自己。三是质疑村干部的工作执行。一些群众通过媒体看到和听到的政策,各地在执行中存在一些差异,认为上级政策虽好,但村干部在执行中打了折扣。四是质疑村干部的履职成效。一些群众看到邻村有发展项目、民生项目落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认为本村干部不作为,能力差。五是质疑村干部的廉洁自律。当看到、听到村干部有违规违纪问题,就认为本村也存在类似情况,在落实惠民政策过程中有“不干净”嫌疑。这些质疑的汇集,成为村干部与群众联系、沟通的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二、导致群众不信任村干部的原因分析

群众与村干部间的信任危机,有村干部的因素,也有群众的原因。

村干部的因素:

1、村务决策听取意见不广,群众“漠不关心”。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难以正常召开,村务决策和执行过程缺乏群众广泛参与,多是几个村干部开个会确定。即便是参与了,由于一些村干部作风不实,听不见意见,群众参与决策的权利得不到尊重,积极性受挫,进而不关心、不参与、不支持。

2、安排工作少听群众心声,群众“莫名其妙”。 由于村干部缺乏调研意识,只顾推进工作,政策没讲深讲透,工作没做深做细,一些对政策不理解的群众,当遇到自身利益受损时,认为村干部乱指挥,有怨言。村干部在项目实施需占用群众土地时,一些群众不支持,村干部认为群众在刁难,简单行事,于是“先斩后奏”或“斩而不奏”,导致群众公开阻碍,甚至产生群体性恶性事件。

3、处理事情时有暗箱操作,群众“雾里看花”。随着群众民主意识的逐步增强,渴求在村级事务,特别是民生事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平对待。由于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村级集体事项研究、决定、落实、公开等工作不到位,为村干部“暗箱操作”、“徇私舞弊”创造了条件。再者,决策过程受“人情关系”、“利益驱使”影响,在农村“没有关系得不到公平对待”的问题依然存在,滋长了村干部徇私情、谋利益的行为,更有甚者,使“熟人社会”、“关系社会”的意识深入人心。群众看不到本村决策过程的民主性,不明就里,自然对村干部失去信任。

4、能力素质普遍不强,群众认为“他不如我”。从当前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来看,不管是从发展能力上,还是从学历层次、年龄结构上都还存在差距。一些村干部发展意识不强,带富能力有限,在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上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村干部学历不高,政策理论水平有限,在做群众工作时不能准确传达上级政策精神;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观念陈旧,与新形势下农村工作不相适应。相比之下,群众的发展意识、个人素质在不断地提高,一些有能力、有基础的群众通过外出务工、在家创业纷纷走上致富路,认为村干部人微言轻,不如自己,甚至讽刺、挖苦村干部。

5、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暴,群众“恨之入骨”。随着农村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涌现出来的矛盾和问题也在逐步增多。一些村干部在处理村级事务、协调群众利益时,工作思路不清晰,找不对方式方法。有的把问题、矛盾产生的原因单方面归结于群众觉悟低、素质差;有的为平衡短期利益关系,牺牲和压制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埋下影响长期稳定的隐患;有的把问题过于简单化,工作做得不细、不彻底,导致问题一拖再拖,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引发重大矛盾。这些类似的现象损害了群众利益,在农村,一些群众对村干部的怨恨之情溢于言表,常常与村干部对着干。

6、个别乡镇干部“越俎代庖”,群众“直找书记”。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交通、通讯等条件有了巨大改善,乡镇干部到村工作更加方便,群众出村办事频率越来越高,客观上使得干部群众的关系日渐疏远。交通更加方便,干部进村入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少了,工作完事就走;通讯越来越畅,乡镇干部与村干部、群众之间通过电话就能直接沟通,一些干部习惯“电话安排”、“遥控指挥”,与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少。一些乡镇干部到村,不管该不该管、能不能管,凡事“横插一杠”,越过村干部直接表态的情况时有,间接造成群众和村干部间的误会,群众有事只相信乡镇干部,而且“信大不信小”,遇事直找书记、乡镇长。

群众的原因:

1、集体观念不强,“利益驱使”的处事方式引发矛盾。农村经济社会、基础建设、民生事业加速发展,在惠及绝大多数群众的同时,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素质却提高不大,一些群众在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上处理失当,导致村级组织与群众、村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矛盾。在农村,经济发展常常与群众利益有相悖之处,在产业发展、基础建设中占田占土、拆迁房屋等问题上,群众集体意识不强,不愿舍弃个人既得利益,公开反对和抵制村级集体项目动工现象时有发生;在惠民政策落实中,群众“利己”思想作祟,在村里起哄、吵闹,甚至纠集群众闹事的情况也不足为奇。在“利益驱使”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诱发下,村干部威信大减,成为大家议论和抨击的对象,信任危机便随之而产生。

2、感恩意识淡化,“理所当然”的等靠思想普遍存在。国家惠民政策越来越好,在大幅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同时,客观上也造成了一些群众等、靠、要思想。不会纵向比较国家的好政策带来的生活质量的变化,却喜欢横向攀比,看东家得了低保、西家得了救济,心理愤愤不平、评头论足。个别群众甚至觉得国家政策给予自己的好处是“理所当然”,毫无感恩意识,上一年享受了低保,下一年未享受的有意见,评给了别人,未评给自己的也有意见。近年来,在接到的信访反映中,十有八九与农村低保、救济、补贴等民生政策落实有关,许多群众严重缺乏感恩意识,斤斤计较,以享受低保、救济等政策为荣,得到低保、救济的,靠等着低保、救济过日子,没有得到的,还会想方设法的去争、去要。

3、偏信负面言论,“无官不贪”的偏激认识煽动人心。现在的农村,家家户户有电视,大多数人都拥有手机,有条件的地方开通了互联网,群众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来自方方面面的消息越来越多元化,使群众在感知一些社会现象时更加直接,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极端化。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反腐倡廉的力度很大,一些领导干部纷纷“落马”,社会反响强烈。在现实生活中,群众对那些负面的、偏激的信息和言论,比较关注和感兴趣,而那些传递正能量的报道则反而容易受“冷落”,久而久之,“无官不贪”的错误认识在群众中有了市场,在一些人心中还根深蒂固,作为农村一线管理者的村干部自然也不能幸免,成为质疑对象。

4、参与愿望减退,“敬而远之”的麻木心态造成误会。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在家的群众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一现象使得群众与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外出人员一年半载回不了一趟家,对村级集体事务毫不关心,抱着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在家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参与村级集体事务的激情和愿望也并不强烈,对村级组织、村干部更是“敬而远之”,接触不多,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少。外出人员了解家乡发展建设情况的渠道窄,主要是电话与家人沟通,或是逢年过节回家听群众宣传,而在家人员对村级集体事项讨论不积极参与,决策不关心关注,宣传不全面客观,对上级政策一知半解,对党务村务不清不楚,在信息传递中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三、化解群众对村干部信任危机的方法路径

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信任危机,是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 “病症”、和谐稳定的“毒瘤”,不但影响村干部工作激情,更阻碍农村持续健康发展。要做好“三农”工作,化解信任危机已成为当务之急。

1、推进民主建设,实行阳光村务、科学决策。“人心”是农村发展和建设的基石,化解群众信任危机,首先要从“取信于民”入手。针对当前农村社会现状,逐步建立完善村级事务协商、决策、施行、监督全程统一的村级民主自治制度,充分尊重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自主权,使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到村级集体事业上来。一是建立村务“年会”制度,由村干部牵头负责,每年春节前后,利用外出人员返乡过节之机,组织本村党员、组长、先进人物、退休干部、返乡农民工代表召开会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收集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公开制定本村年度发展计划,村干部现场承诺,对群众提出事项,能办成的,逐一明确时限;可能办成的,集思广益想办法、出点子;不能实现的,说明原因并提出意见。二是推行村务“月示”制度,凡村级集体事项决策、重大事项发生、集体经费支出等事项,按月分门别类进行统计,通过宣传栏、村民会议等方式向在家村民公示,通过手机短信、信函等方式告知外出人员。让他们充分感知家乡变化,支持家乡建设。三是坚持村务“场评”制度,每逢乡镇赶场日,在各村村级活动室设立“村务评说台”,接待群众赶场途中休息,由村干部、驻村干部值班,定期听取群众对村级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汇总,形成村务决策参考,及时研究,推进落实。四是实行村务“质询”制度,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监事会为主导,通过设立意见箱、个别走访、会议集中讨论等形式,接受群众对村级事务的质询,根据群众质询情况,做好答复,解决好问题,努力让群众满意。

2、坚持群众路线,着力走进群众、贴近民心。群众是农村发展和建设的主体,各级组织和干部必须充分发挥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作用,在为群众服务中走近群众、贴近民心,化解信任危机。要深入推进“干群连心·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组织各级机关干部扎根农村,与村干部一道深入群众中去,了解群众、增进感情、解决问题、共谋发展。要建立健全干部驻村工作制度,明晰工作职责,驻村工作项目、资金、信息等支持,以村干部为主体落实到群众中去,乡镇及以上部门干部到村工作,要充分尊重村干部,做到支持不包办,尽量避免给村干部带来负面影响,引导群众拥护、支持村干部。要以群众服务需求为导向,建立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实行问题“一对一”帮带,回应群众诉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强化村干部为民意识教育,主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但要将群众需求“上带”,也要将信息、资源“下传”,主动做好群众的服务工作,既要当好群众的“当家人”,又要做好群众的“联系者”、“服务员”,切实提升自身形象,增加群众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3、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强村、党建富民。当前,群众最迫切的需求是加快脱贫致富,说到底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化解信任危机,关键要让群众富起来。一是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党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村干部队伍建设与农村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富民事业中增进信任、改善关系。实施农村党员干部家庭“率先小康”工程,引导和扶持农村党员,特别是村干部领办产业,率先致富,增强其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带领群众通过产业发展致富奔小康。二是实施农村经济发展“三个一”工程。即发展一项支柱产业、建立一个专业协会、培养一支骨干队伍。发挥村干部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引导和组织群众围绕县乡统一规划发展村级支柱产业,实行“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组建特色产业专业协会(合作社),变小生产为大经营,集中力量走市场化、专业化的路子,提高产业应对市场变化的竞争力;围绕本村支柱产业,建设一支专业化骨干队伍,在群众中发挥领头羊作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并将其中优秀者作为村干部后备人选培养,一旦当选为村干部,既有群众基础、也有工作经验,容易获得群众信任。三是实施产业发展“1+1+N”工程。实行一名村干部、一片产业基地、多户群众联系帮带,村干部主动加强与群众联系,及时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协调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并积极主动跑市场、找信息、谋出路,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起来,群众快速富裕起来,群众信任危机自然迎刃而解。

4、建设新型队伍,不断提升素质、改进作风。村干部是群众中的干部,又是干部中的群众,工作环境是基层中的基层、一线中的一线,其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是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也是信任危机是否产生的重要因素,化解信任危机,急需建设一支新型村干部队伍。要立足村干部队伍的实际,切实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在培训方式上,除了专题班办、集中轮训等形式外,重点应以实训基地为平台,推行观摩考察、现场教学,提高实践能力,增强为民服务的针对性;在培训内容上,要从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全方面、多角度考虑,合理安排培训项目,不但要大力提高村干部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还要立足群众需求,从便捷、快速、高效服务群众入手,从服务群众的主动意识、工作方法上加以培训,提高服务效率。加强村干部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在农村“没有关系得不到公平对待开刀”专项行动,对村级集体事务处理,重点整治“熟人优先”、“利益优先”、“势力优先”、“笑脸优先”等不正之风,从严从重从快处理违背群众意愿处理村级集体事务的典型,震慑村干部作风,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的监督和管理,建立村干部约束机制,规范行为,并加大对村干部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进一增进群众认同感和信任感。

5、注重依法管理,构建法治环境、和谐农村。实现农村有序管理,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理有机统一。农村管理难,关键是法治建设滞后,依法治理水平不高。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化解信任危机的重要保障。要强化法治宣传,通过集中轮训、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渠道,加强村干部法制教育,重点突出党纪法规、政策规定、宪法法律等知识学习,并把学习情况纳入对村干部的考核;要以道德讲堂、广播电视、远程教育为依托,在农村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普及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意识。要健全管理制度,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村情、社情和民情,制定出既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又符合村情民意的村规民约,明晰农民的权利义务、各种组织的工作职责以及经济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要求,经村民大会集体讨论通过后,作为村务管理和村民行为的准则,运用于农村社会治理过程,制度化管理。要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对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处罚、行政确认、行政强制等过程的监管,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要注重培树农村守法用法先进典型,开展模范评选活动,落实奖励措施,引导社会风气,营造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的良好环境。加大农村违法行为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惩治村痞村霸,铲除农村的黑恶势力,建设文明和谐新农村。

6、强化宣传教育,培养明白群众、感恩群众。在社会舆论自由、社情民意畅通、价值观念多元的社会背景下,只有群众自身素质得以提高,才能正确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从而化解信任危机。加强“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观念,倡导和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和创新农村道德讲堂,从群众身边推选道德人物、道德事迹进行宣传,通过道德讲堂净化群众心灵。开展农民感恩教育活动,通过电影、小戏、山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群众宣传感恩理念,使群众提高觉悟,将集体利益放在突出位置,正确处理集体、个人和他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服从大局,支持村干部开展工作,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要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农民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诉求,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干部驻村、远程教育等资源,加强对上级政策、发展形势、村干部正面典型的宣传,引导群众站在农村发展的角度理性认识村干部行为,自觉抵制影响团结、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互不信任等现象,争做明白群众、感恩群众

『陆』 对村干部如何做好服务村民工作的思考

1、表明态度:村干部本身是村民认可、选出来的,理应为村民做些事

2、问题回:部分村干部认答为给村民服务就是空话,认为群众缺乏知识、思考,不关心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愿意和群众交流,总是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对村民的诉求和反映的问题视若无睹,引起愈发严重的干群冲突。而干部本人还固执己见:一帮刁民

3、做法: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现阶段农村发展落后,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收入低直接导致农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村里只留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村子自然就演变成“空心村”。唯有乡村产业兴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社会问题,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是农村农民的梦想,同时也是每个国人的梦想。生态环境是宜居的根本,只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才会得到保障。现在许多肺病都是由空气直接引起的,饮用被污染的水资源会影响整个人体内脏器官。因此,乡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形地势,可打造城市没有的绿水青山,遍地多彩野花,设施服务的环境,实现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

『柒』 去当驻村书记,有半年了,本来我就不懂本地话,和两委沟通障碍很大,搞得如今村干部对我有意见,怎么办

现在农村在抄搞扶贫,每个袭村都有驻村书记,至于你讲的方言不通导致和村干部沟通有障碍,我看不是这样的,村干部对驻村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有意见错不在你们,因为这些村干部作威作福惯了,现在突然身边多了一群人,而且还是能指挥监督他们的,当然心中不爽背后议论,你作为驻村书记何必在意村干部对你有不什么意见,只要你做好本职村民是知道的。

热点内容
国企办公室科员工作总结 发布:2021-03-16 21:54:56 浏览:462
关于当前村干部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发布:2021-03-16 21:54:54 浏览:622
企事业单位治安保卫条例 发布:2021-03-16 21:54:46 浏览:263
孝感网红村官 发布:2021-03-16 21:54:30 浏览:663
内蒙省考面试几道题 发布:2021-03-16 21:52:51 浏览:828
马鞍山公务员十级工资是多少 发布:2021-03-16 21:52:35 浏览:712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定义 发布:2021-03-16 21:52:32 浏览:108
广东省公务员考试报名录用管理系统 发布:2021-03-16 21:52:31 浏览:826
2013青海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发布:2021-03-16 21:51:19 浏览:515
浙江湖州公务员培训中心 发布:2021-03-16 21:51:02 浏览:343